首页>要闻 要闻

对比利时恐袭与核安全的深度思考

2016年03月28日 12:43 | 作者:陆忠伟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随着核技术、核材料的扩散,恐怖分子发动核恐袭的风险增大

●加强“凡事从坏处准备”的底线思维

布鲁塞尔既是比利时的首都,也是欧盟的“首都”,“3·22”三起连环恐袭重创其一向安检严格、防守严密的机场与地铁等“硬目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悲哀与心痛成为欧洲安全难以磨灭之殇,同时折射出恐怖主义肆虐欧洲,践踏人道正义的反人类本质。

欧洲警方证实,IS发动了此次自杀式恐袭。血债累累的该极端组织使用了炸弹腰带、自杀背心、简易炸弹、俄式AK47冲锋枪,以及装有爆炸器材的旅行袋。这是IS实施恐袭的老套路,共造成30多人亡,近200人伤的危害,实乃欧洲反恐战线及城市安全的失守。

比利时军警反应迅疾,其在第一时间采取的举动颇不寻常:大力加强对各地核电站的安全防护,严格盘查出入车辆。情报机构掌握的具体证据显示,恐怖分子或将袭击核电厂。布鲁塞尔安全当局谋定后动,防患未然,值得称道。

无独有偶,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总干事天野之弥25日谈及比利时恐袭时亦指出,不能排除核材料被恐怖分子利用;如橙子般大小的钚即可造出初级核武器。恐怖分子应已经获得制造此类核武器的手段和技术。此话有一定道理,因为随着核技术、核材料的扩散,恐怖分子获取容易,发动核恐袭的风险随之增大。

核恐怖主义幽灵徘徊于欧洲上空,乃不争事实。如本·拉登曾于1999年声称:“获取核武器和化学武器是我们的宗教职责”。此言道出了涉核恐形势的严峻。祸常发于所忽之中。反恐部门应从“3·22”恐袭事件中,看到足以导致人类“核殇”的重大恐情变化。“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

2016年适逢本·拉登被击毙与日本福岛核泄5周年。两起事件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乃“一丘之貉(核)”,亦即“恐核关系”。本·拉登虽被击毙,极端组织策划核袭击仍未断念。他们四处奔波,企图在前苏联地区购买核原料、研制“脏弹”。可见,核恐怖阴魂不散,严重威胁人类安全。

最近,西班牙一位IT专家著述预言,鉴于恐怖分子能成功渗透各国关键基础设施,如进入核电站,并将其炸毁,未来10年内或发生“科技9·11”事件。届时,各国将面对高科技恐袭形式,其伤害效果远比布鲁塞尔“独狼”持枪扫射、自杀爆炸造成的场面血腥、伤亡要大。

鉴于此,美国在15年前就大声疾呼开展国际合作,消除核恐怖主义根源,取缔核材料、核技术黑市,严控非法获取涉核情报,应对恐怖组织露牙露齿的“核袭击”。2010年的第一届华盛顿核安全峰会上,奥巴马将核恐怖主义列为“人类最大威胁之一”。今年2月,美国联邦调查局挫败一起向IS走私核材料的阴谋。

核安全与国土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生态安全是中国总体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恐怖斗争事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为此,应加强“凡事从坏处准备”的底线思维,加强国际合作,聚焦核安全、探讨核对策,打造核安全文化,有效防范核恐怖主义袭击风险。

(作者系第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国际问题专家)


编辑:薛晓钰

关键词:比利时 恐袭 伊斯兰国 欧洲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