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建自主创新大厦重在打基础

2016年04月19日 16:30 | 来源:广州日报
分享到: 

要想成为一个充满经济活力的国家,最终还得“自己来”,所谓“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其中,基础研究是重要抓手。

2015年是中国在世界创新版图上格外醒目的一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发布的《美国科学与工程指标》显示,中国已成为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二研发大国,中国科技在全球的地位日益突出。我国研发投入、科技论文产出、高技术制造增加值等均居世界第二位,理工科人才供应世界第一,风电能力世界第一。(据《经济日报》)

若要给这份成绩单加上个案的话,屠呦呦研究员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王贻芳研究员荣获基础物理学突破奖,这都是中国科学界在2015年获得的历史性突破。其实,老百姓早就感受到这种变化。以智能手机为例,在10年前,以手机为代表的中国制造业,还被“山寨”标签所困扰,是低端的标志。到了今天,国产智能手机已完全颠覆了这种形象,占领市场半壁江山。日前,华为新产品新闻发布在英国伦敦举行,预示中国手机的全球布局。

被誉为“中国新名片”的高铁、航天等,更是以良好的性价比、优异而稳定的性能表现,在世界装备制造业中抹上了“中国亮色”,纷纷走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2015年3月《经济学人》杂志封面报道说,很多人都理所当然地认为,到了一定时候,中国就会因后劲不足而将制造业的“接力棒”交给其他国家,让大家轮流坐庄制造繁荣;但事实恰好相反,“中国把‘接力棒’捏得更紧了”。

对于一个自主创新后发国家来说,虽然自主创新事业取得成绩,自主创新能力有了进步,但侧重于“点”的突破掩盖不了一些“线”与“面”的劣势。论文数量多而不精,引用率不高,有泡沫化倾向;人才队伍大而不强,高精尖人才不足,人才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许多成果“深闺待嫁”;个别企业想赚快钱,参与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意愿不足;创新地域差距明显,缺乏有效的协同创新机制;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依然存在……其中,尤为基础研究薄弱、与自主创新要求不适应的矛盾最为突出。

以科研投入总量计,我国科研投入一直不吝增加,但基础研究有待提高,十余年来基础研究经费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长期在低位徘徊,在公布此项数据的国家中处于偏低水平。基础研究投入不足,可能导致我国原创科技成果不多、含金量不高,从而损害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假如,手机芯片、汽车发动机、机器人核心元器件等核心技术依赖进口的格局不变,我国在许多高技术产业领域出现“高产能、低利润”的局面就难以改变。据报道,某全球知名品牌手机利润率约为69%,代加工企业每部仅赚4美元,这就是残酷的现实。

在工业化发轫期,“拿来主义”可以减少研发成本,少走弯路,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要想成为一个充满经济活力的国家,最终还得“自己来”,所谓“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其中,基础研究是重要抓手。如果说,“自主创新”是一座摩天大楼,“基础研究”就是地基,地基不牢,大厦就起不来。由于基础研究具有长期性和不确定性,要求研究者必须耐得住寂寞,舍得投入时间和精力。

非但基础研究者要有“板凳一坐十年冷”的定力,投入者、组织者也要有这种眼光与胆识,慎用“急功近利”的眼光看待基础研究。重视基础研究,一要继续提高基础研究的科研投入占比,在2015年中央预算中的科学技术支出中,基础研究投入占18.5%,较之过去已有大幅度跃升,未来还要加大力度;二要建立对基础研究长效支持机制,让教学和科研人员拥有合理稳定的收入保障和受人尊敬的社会地位;三要支持和引导企业加强基础研究,通过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激励企业参与。


编辑:薛晓钰

关键词:自主创新 工业化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