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好声音 好声音

农工党中央何维:“三医联动”下的中国医改

——解读“三医联动”的三种模式

2016年05月04日 10:12 | 作者:何维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据统计,安徽10余年来累计筹集新农合资金1109亿元,支出1015亿元,基金支出平稳,并最大程度受益于参合农民。2013年,安徽全面实行了新农合大病保险。对大病患者初次报销后的个人自付费用超过1至2万元以上的部分,按“分段递增”的办法给予再次补偿,上不封顶。大病患者实际补偿水平在初次报销的基础上平均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平均达到70%至80%,超大额患者接近90%。大病保险由商业保险公司经办,商业保险公司大病保险信息系统已经实现与新农合信息系统的信息交换、数据共享、互联互通。到2015年底,新农合大病保险共计补偿人次为20万余人,共计补偿金额为9.8亿元,为精准扶贫提供了有力的健康支撑。

与此同时,全省26个县实现了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的两保合一。完成了180余种常见病的病种付费改革,并将住院即时结报扩大到了省外,与医疗救助有机衔接。“县域医疗共同体”和分级诊疗亦得以实施。专家普遍认为,安徽农村居民医改获得感实实在在,关键还在于大卫生体制对医保和医疗统一负责。

上海家庭医生签约模式在更微观层面加强了“三医联动”改革

以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为突破口,着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分级诊疗秩序,是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并提高资源使用效能的有效手段。然而,在实践中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足、上下级医疗机构间药品不匹配,医保政策衔接不够等问题也同时制约着家庭医生制度的实施。为此,上海加强顶层设计,从整体上创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目前所启动的“1+1+1”签约模式(病人每年自愿选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中心医疗中心和三甲医院各一家),优先满足老年人与慢性病居民的签约需求,签约居民在“1+1+1”组合内可任意就诊,对到组合外就诊的,则需由其家庭医生(或签约医疗机构)转诊。同时,逐步开展医保支付制度改革试点,形成支持家庭医生制度的基本医疗保险机制,夯实稳定的签约服务关系。患者签约后,可享有预约优先就诊、转诊绿色通道,慢病长处方以及延续上级医院用药、优先入住老年护理机构等优惠。为夯实家庭医生制度人才基础,上海还着力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一手抓源头培养,一手抓职业发展,努力形成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只有分工不同、没有层次高低的良好氛围。

上述医改典型分别从城市、县域、社区的不同角度,表明了“三医联动”对深化医改的重要意义和有效促进作用,也从侧面展现了我国医改实践显示出的强大创新活力与实施成效。鉴于上述医改经验,我们认为,“三医联动”的实施路径和主要措施可做如下概括:

一是要强化党委、政府对医改的组织领导。医改领导小组应进一步加强统筹医改相关部门的工作力度,研究制定并细化“三医联动”实质性改革方案,从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医药供给联动改革入手,并逐步向人事薪酬、医学教育、科技支撑、法治建设等相关领域深化拓展,提升医改系统性设计水平,提高改革的综合效能,并为构建权责一致的大健康管理体制探索方向。

二是要创新医保管理体制。将医保管理职能调整到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医改试点省与城市推行三明等地经验,组建医疗保障基金管理中心,实行城乡居民基本医保两保合一,探索三保合一管理模式,行使药品耗材集中招采职能。加大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力度,将其与临床诊疗路径、分级诊疗等有机衔接。统一和调整医保目录,提高国产创新药品、器械耗材和优质仿制药的比重。

三是要重塑医疗服务体系。尊重医务人员劳动价值,完善医务人员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探索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重点加强全科医生培养,并努力实现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的有机结合,以分级诊疗体系建设为重要抓手,切实把健康管理放在最核心的位置。

(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农工党中央专职副主席)

编辑:秦云

01 02

关键词:三医联动 医改 医保 何维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