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藏闻逸事藏闻逸事

故宫修缮 大国工匠

2016年06月07日 08:46 | 作者:王慧峰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古书画装裱修复技艺

古书画装裱修复技艺

古典家具保护修复

古典家具保护修复

“八大作”

古建“八大作”是指瓦作、土作、石作、木作、彩画作、油漆作、搭材作、裱糊作。李永革就是从事“八大作”工艺的大木匠。

故宫的角楼,无疑是紫禁城的象征。参加过角楼修缮,那是木工最大的谈资。

1981年,故宫维修东南角楼,已是木工组组长的李永革主动报名。正是这次修缮,让李永革真正接触到了官式建筑中重要的构件——斗拱。

斗拱是中国木建筑结构特有的形制,是较大的建筑物柱子和屋顶之间的过渡部分,它可以将支出来的屋檐的重量先转移到额枋上再到柱子上。无论从艺术角度,还是从技术层面来看,纷繁复杂的斗拱都足以象征和代表中国古典建筑的精神和气质。

“故宫的建筑规矩多,无处不体现规矩。”李永革说。斗拱更是木构件里的规矩王,尺寸多、讲究多。一般人刚接触时,会被“蚂蚱头”、“霸王拳”和“麻叶头”之类的说法弄得晕头转向。

紫禁城虽然已经建成了600年,但今天的工匠们建造和修缮古建筑时沿用的仍然是古人的技艺。古老的建筑技艺延续着这座庞大建筑群的生命力。

去过故宫大修施工现场的人都知道,那里绝没有巨大的吊车、机器的轰鸣,只有工人在木架间穿梭,搭木、瓦瓦、上漆、彩绘,进行着最原始的手工劳作。每一个环节从选材到工艺,工匠们都力求遵循几百年前的传统。

但最是人间留不住——岁月流逝之美和残酷正在于此。

传统技艺凋零消逝———李永革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各个不同的工种也在变异甚至消失。”李永革告诉记者,随着时代的发展,“八大作”受到了各种现代化的冲击,各个传统工种日渐退化,再加上古建营造传统制度的断裂,“八大作”更是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传承危机,有的甚至濒临失传。比如搭材作,过去用木材,现在用钢管了,过去用麻绳捆,现在改螺丝了。裱糊作,过去老百姓都要裱糊房子的时候,这个工种很发达,现在即便故宫里也少有这一行的工匠了。

如今的古建“八大作”里,保留下来的核心只剩下木作、瓦作和油漆彩画这组“铁三角”。李永革只能把每一次故宫里的修缮,当成一种向着古典致敬的仪式。

“古建修缮是一辈子学习的事儿,每次都有没见过的东西。”这是李永革从事40年古建营造的感悟,这也是他在花甲之年仍然不愿放慢工作节奏的原因。全国有多少古建筑,他数不清,但他知道每一处古建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他看来,它们是凝固的历史,是一个民族最真实的记忆。“所以修复、还原古建筑,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认识、了解、提升我们自己。”

编辑:邢贺扬

1 2 3 4

关键词:故宫 保护 工匠 传承 故宫十老 八大作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