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藏闻逸事藏闻逸事

故宫修缮 大国工匠

2016年06月07日 08:46 | 作者:王慧峰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最好的传承者

600岁的故宫古老肃穆,同时又在不断地保养和修缮中焕发着鲜活的生命力。

“营造技艺的不断传承、工匠们的心血凝聚,从古到今,无数像李永革这样的匠人们护持着紫禁城这座举世无双的经典建筑群,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大匠。”单霁翔感叹道。

2016年初,一部名为《我在故宫修文物》纪录片火遍网络。片中,各工种的工匠与文物相遇更相知,千年的传统技法和陈旧的工具无不显示着传承的温度。

纪录片中钟表修复师王津风轻云淡的一句“干这一行就要坐得住,嫌枯燥那就不要干了,转行得了。做我们这一行,必须安静宁静”赢得无数赞叹。

有人评价,大国工匠,就应该是这个样子,温暖而谦逊,执著而内敛。这样的品质才能担当某个职业的脊梁。

“这本身就是一份需要太多真挚感情才能从事一生的职业。”在李永革看来,工匠精神的核心就是一辈子专注地干一件事情,精益求精,把工作当成毕生的事业来干。

“我从小到大直到现在也没觉得干手艺活儿低人一等,”几十年朝夕相处下来,李永革甚至认为文物古建是有温度的生命,它们理应需要更多人的执著与热忱。

李永革常和年轻人讲,这辈子干木匠没干够。“要是有下辈子,我肯定还干这个,还从工人做起。”

“匠人之所以称之为‘匠’,其实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拥有了某种娴熟的技能,毕竟技能还可以通过时间的累积熟能生巧,但蕴藏在手艺之上的那种对建筑本身的敬畏和热爱却需要从历史的长河中去寻觅。”单霁翔不无诗意地说。

在他的解读中,具体到古建筑修缮事业,工匠精神是指古建匠师典守珍护老一辈工匠口传心授的古建营造技艺,在古建保护实践中不断钻研、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并能毫无保留地将毕生总结的营造技艺传授给下一代工匠的精神理念。

将壮丽的紫禁城完好地交给未来,最能仰仗的便是这些默默奉献的匠人。故宫的修护注定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接力,而他们就是最好的接力者。文/记者 王慧峰 供图/故宫博物院

编辑:邢贺扬

1 2 3 4

关键词:故宫 保护 工匠 传承 故宫十老 八大作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