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画里有话 画里有话

安徽毛坦厂小镇"高考经济":房租连年涨直逼京沪

2016年06月24日 13:44 | 来源:澎湃新闻网
分享到: 

杨燕是六安市人,从前在上海市松江区九亭镇开小超市。四年前大女儿上初中,她就和丈夫一起来到毛坦厂镇,以每年十几万元的价格,租了校门口这个一百来平米的铺面。“租金比市里还贵。”她抱怨着。

镇上的店越来越多,2015年,学校东门附近又开了一家大润发超市,小超市就更难维持。杨燕感叹生意难做,却还是没打算离开。大女儿如今在毛坦厂高中读高一。“不陪读,孩子辛苦啊,要洗衣服、烧饭,哪有时间?”杨燕说。

和武成会差不多,她维持着朝六晚十一的作息。平日的下午,就常坐在门口的收银台后面,半打着瞌睡守店。收银机旁边放着最近热销的商品:一摞透明的文件袋,几袋真空包装的粽子,还有几盒大红色的“状元糕”——这是每年高考前才会进的货。“平时谁吃这东西,又不好吃。就是图个口彩,图吉利。”杨燕说。6月4日下午两点到三点的一个小时内,“状元糕”就卖出去了六盒。

下午五点多,学校的铃声响起。所有的小摊和店铺早已严阵以待。穿着黑白色校服的人流熙熙攘攘,像流动的八卦图。早出来的一拨可以进店里坐着吃饭,大部分都是买好提走,或者在路上直接打开,一边往回走一边吃。筷子在空中上下翻飞,满街飘散着食物的香气。

六点过后,马路上再次只剩下两列空摊。若不走进两边的店里,站路当中放眼望去,能看到的人影大概不足十个。半小时前人群摩肩接踵的景象,一时间仿若幻觉。又好像回到了早晨八九点,或者下午三四点时的模样。

沈家阳的烧烤摊出街了。他是这条马路上做生意的人当中,为数不多的毛坦厂镇本地人。“本地人年轻的都在外面打工。四十岁以上的都在家玩了。”他呵呵笑着说。他从前也在江苏昆山卖烧烤、摆夜宵摊。三年前孩子上小学,才回来了。“在家要带他啊,没办法。”

家离学校有段距离,在学校附近租门面又太贵,他于是又干起了老本行。白天在家洗菜切菜串串儿,荤串儿是现成的,但也得全部烤熟放着,这样出摊的时候只需在火上稍热一下。高三和复读班没放假的时候,一天准备原料就得六七个小时。

生意的唯一高峰期是晚上十点五十之后的半小时。学生们下了晚课放学,回家的会路过他的摊儿,寄宿的也多半饿得前胸贴后背,总要出门来买点夜宵。但相比较而言,沈家阳还是怀念在昆山做夜宵的日子:摊子能开到凌晨五点,总是有人来的,烤串儿也能平均每串多赚一块钱。

他也羡慕有门面的人:“他们可以做社会上的生意,不只做学生。社会上的人爱进店里吃,我们这儿没地方坐。”现在他只能抓紧时间做学生生意,薄利多销,每晚卖出去几百串,平均有200多元的利润。

高三和复读班学生去参加高考之后,顾客骤减。6月7号晚上十一点半,摊店们陆续准备打烊。小老板们互相寒暄着,沈家阳跟对面卖包子蒸饺的店老板吐槽:“今天晚上一百串都没卖到!没人啦,现在每天就这样了。只能等下半年喽。”

编辑:王沥慷

关键词:毛坦厂 高考经济 房租连年涨直逼京沪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