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策论 策论

“幸福GDP”的多重含义

2016年08月24日 10:44 | 作者:江 海 | 来源:宁波日报
分享到: 

作为宁波的老城区,占地29.4平方公里的海曙面临着地少人多、空间资源紧张的短板。近年来,海曙积极推进“三改一拆”和“五水共治”,想方设法最大程度地利用好有限空间,领跑城市“幸福GDP”(8月16日《宁波日报》)。

u=771405127,1020560357&fm=21&gp=0

服务业比重连续10年超80%,位居全市第一、全省第三;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去年同比增长10.4%,增速连续两年列全市前两名;人均GDP近20万元……在近年来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国内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海曙区能够克服重重困难,在“螺蛳壳里做道场”,交出富有“含金量”的成绩单,实属不易。不过,笔者更为欣赏的,是他们敢于领跑城市“幸福GDP”的勇气和为之付出的努力。

传统意义上的GDP,通常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实力的指标数据,“360百科”将之定义为“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而海曙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追求的“幸福GDP”,显然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GDP,它应该是属于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层次更高的GDP,是值得人民群众向往的、“货真价实”的GDP。

“幸福GDP”,必然是让老百姓幸福感上升的GDP。过去,有的地方在畸形发展观的指导下,片面追求GDP数字的增长,拍脑袋做决策,脱离实际上项目,大干快上穷折腾,忽视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忽视了民生的投入和改善,GDP是上去了,可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并未水涨船高。要让民众的“幸福指数”跟上GDP的发展指数,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以及就业、养老、扶贫帮困等方面的投入,就必须持续发力。只有让GDP增长的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才能为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加分。

“幸福GDP”,必然是推动城市品质提升、生态环境改善的GDP。一个地方的GDP增速和总量上去了,是不是意味着城市品质和生态环境的质量就自然而然地上去了?那也未必。我们看到,过去一个时期,曾经有不少地方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GDP的增长,结果把“绿水青山”给整没了。域内河道污水横流,违章建筑遍地皆是,生态环境持续退化,人民群众怨声载道。这样的GDP,显然与多数人的幸福扯不上什么关系。

“幸福GDP”,必然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GDP。如果一个地方法治得不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得不到伸张;各级官员的权力得不到约束,贪污腐败盛行;老百姓不管就学、就业还是就医,得凭关系、找门路、托熟人;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社会矛盾不断加剧……这样社会环境下产生的GDP,其“幸福”含量肯定会大打折扣。

“幸福GDP”,必然是厚植发展基础、累积发展潜力的GDP。倘若一个地方在发展过程中,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只顾显绩不顾“潜绩”,只管眼前不管长远,无视发展后劲、潜力的培育;在项目安排上大手大脚,一味追求“大干快上”,不注重城市文脉的延续,不注重城市文化底蕴的挖掘,不注重城市文明水平的提升,以这样的发展方式换来的GDP,也称不上是“幸福GDP”。

很显然,一个地方致力于追求“幸福GDP”而非一般意义上的GDP,致力于领跑“幸福GDP”而非一般意义上的GDP,必然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必然要付出更多的艰辛,也必然会面临更多的现实困难。对于这种敢于拉高标杆、自我加压,敢于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我们理应予以赞赏和推崇。

“任尔东南西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地方只要坚持以追求、创造、共享“幸福GDP”为目标,持续奋斗,跑好接力棒,城市的“颜值”一定会更高,综合实力一定会更强,人民群众一定能够得到更多的实惠,收获更多的幸福。这样的GDP,对任何一个地方而言,都是需要的。(江 海)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宁波 幸福GDP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