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地方债升速迅猛,保持其可控是关键

2016年09月07日 15:16 | 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 来源:光明网
分享到: 

光明网评论员:今天(9月7日)有媒体报道说,今年以来,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加大,截至8月底,地方债发行规模约为4.8万亿元,其中置换债券36760亿元,新增债券11344.5亿元,这个发债规模已超过去年全年3.8万亿元的总发行量。据报道,今年全国人大批准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为11800亿元,而财政部预算司相关官员称,今年地方政府置换债券额度为5万亿元。因此,置换债券仍将是未来几个月内地方债发行的主力。

地方政府通过加大发行地方债的方式来筹集资金,将其投向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以此扩大政府支出,这是财政政策功能的体现,被认为是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的重要措施之一。2016年以来,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中央政府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以适度扩大财政赤字和其他金融调节手段营造宽松的财政货币环境,以分解、分散压力,为经济结构调整换取时间和空间。

面对持续增加的地方债,风险管理和控制是关键。财政部在1月份发布了《关于做好2016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工作的通知》,5月份又下发了《关于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地方财政库款管理工作的通知》,防止地方债发行中出现程序性差池带来的风险。地方债的规模大,发债增速上升迅猛,给管理和控制工作带来了不少的挑战。

中国地方债的规模究竟有多大,这个问题至今为止也未见权威性的说法。前些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多样性和隐蔽性,以及许多融资未被归入预算内管理的做法,使得地方债的规模不能被较精确地统计。正是这部分地方债务,往往使有关地方债管理及风险控制的手段显得失位和滞后。相对而言,在中央政府规定额度范围内的地方债,其管理和控制要更容易一些。但是,地方债规模上升过快,同样也面临着偿还能力问题,以及由偿还能力所引发的债务风险问题。

有研究显示,中国地方债的投资者以商业银行为主。截至去年末,各商业银行持有约72%的地方债。偿债能力弱,其可替代的方式就是把已到期的地方政府债务置换成低利率、长久期的地方债,这肯定会给商业银行带来收益方面的损失,也将影响商业银行的资本构成进而对其业务造成不利影响。

从道理上讲,只有财政收入的增速超过地方债的增速,地方债的风险才能够被限制在可控范围内。而财政收入增加,则要求因债而生的资金投入必须聚焦于见效快、效益好的领域,而非回报时间长、效益差的基本建设领域。这个矛盾,无疑增加了地方债管理和风险控制的难度。最关键的问题更在于,此前许多地方融资平台融资的抵押资产都是地方政府掌控的土地,这就将地方政府偿债能力绑架至地方房地产市场的兴衰。因此,防止发行地方债而筹得的资金流向房地产,也是控制地方债风险的重要内容之一。

房地产泡沫破裂,地方债务出险的可能性将大增。今天也另有报道说,今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的火爆掩盖了部分市场风险。该报道称,房价泡沫膨胀的风险与高企的个人按揭杠杆风险正逐步累积,房地产市场泡沫萎缩或崩裂,将带来金融风险。据上市商业银行的上半年财报显示,建行、农行、招行等10家上市银行的房贷余额总额已经达到8万亿元,新增房贷达1.13万亿元,占同期新增贷款的42%左右,成为上半年银行贷款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

因此,地方债风险的管理和控制,还不止在管理和控制地方债本身,也还需管理和控制其他方面的风险。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地方债 政府债券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