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人物志人物志

胡抗美:如何理解和欣赏书法艺术

2016年09月26日 08:53 | 作者:胡抗美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B20160926001-zx11


胡抗美部分书法作品

胡抗美部分书法作品

书法艺术的欣赏方法

说到书法欣赏,就不得不说书法欣赏的方法,方法决定深度。不妨试举一例。就拿我们熟知的唐诗来说吧,从欣赏唐诗来看书法欣赏。

例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从题目看,有两种不同的欣赏方式:一是把题目分为两个词组或两个节拍,即“春江”是一个节拍,“花月夜”是一个节拍。按照这种节奏欣赏,“春江”作为一个词组,强调的是“江”,“春”只是修饰作用;“花月夜”中“夜”是主角,“花”和“月”都是配角。这一种欣赏方式只有两个欣赏对象:江和夜,而“春”、“花”及“月”都被冷落了。另外一种方法是,把春、江、花、月、夜都作为欣赏的对象,那么,这种欣赏方式所得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在欣赏月亮的时候,强调月亮的美。如果把“月”当成一种修饰,那种美的感觉就出不来。因此,只有把这五种意象分别作为欣赏的对象,意象与意象之间也才可以互相欣赏。张若虚在强调月亮的时候,说“月照花林皆似霰”,在月亮的统摄下,整片花林似隐若现,改变了花的性质;“空里流霜不觉飞”,春天那薄薄的一层云雾也不见了;“汀上白沙看不见”,洲上的大面积白沙也不见了。花林、霜和沙滩都被月色统一了,融合了,突出月光的意境美。

这就使我们联想到了书法的欣赏,王僧虔说:“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到了张怀迯就说:“惟观神采,不见字形。”书法是通过汉字来表达,但是张怀迯说字不见了,为什么不见字形?因为字形参与到神采的创造中去了,字形被情感统一了。人们所感动的是点画与点画、结体与结体之间的关系,人们的欣赏由视觉转入到心理层面,这就是书法的魅力所在,就是在书法欣赏中得到的享受:存在的东西不觉得存在;不存在的东西反觉得存在。只有这样,“存在”的东西才有艺术与美学本质的探讨,不存在的东西才能被我们欣赏和认识。

再如,李白的《蜀道难》,开头的“噫吁嚱,危乎高哉”这7个字中有5个字都没有表达具体的意义,怎么突出“难”呢?接着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就突然出现了“难”,来作感叹。如果我们欣赏这首诗,开头7个字中,尽管除了“危”和“高”之外都是虚词,但却给了人无限的想象空间,一上来就抓住了蜀道难的场面。对于这7个字的排法,我还看到过不同的版本,有的是将前三个虚词连在一起后面加一个逗号,有的是将前三个字隔开,每个字之间加一个逗号,还有的是将前三个字排开,一个字占一行,加强感叹。最后一种排列法给人留下的想象空间更大,因为它强调了“蜀道难”难言表之难。因此,张若虚在对月光感叹的时候,他也把花、霜、沙等意象过滤掉,将这些意象融化进月色之中,融合进人们对月亮的记忆之中。书法也是这样,它之所以“惟观神采,不见字形”,那是因为“字形”参与到“神采”的创作之中,并进入了“神采”的创作。

根据以上引用唐诗欣赏的方法,回到书法欣赏的主题上,我觉得当今的书法有五个转变期:

一是书法艺术的欣赏方式已经进入从阅读到观看的转换期。古人书法与实用结合在一起,既是实用的,阅读当然是第一位。今天的书法大多数都是专门进行的书法创作,目的是悬挂或展示,既是展示,观看当然是第一位的。实用就是写文章、写诗词、写信等,作者的注意力主要在遣词造句上;专门进行书法创作,如参展、用于他人收藏或赠送朋友等,作者的注意力主要在艺术创造上,突出的是美的感受。这种美的感受是通过观看得到的,而不是阅读出来的。既然是两种欣赏方式的转换期,说明这两种方式都同时存在。所不同的是,由原来的以读代看,开始转化为先看后读。

二是书法艺术的欣赏顺序已经进入从点画、结体入手到从章法入手的转换期。古人欣赏书法一般从小到大,即先看用笔,再看点画结体,最后到章法。这是因为古代的作品都比较小,虽然宋代以后作品逐步变得大了起来,但无论如何也比不上今天的宏大。而且古代作品变大后,书家章法意识也没有今人这么强烈。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思维方式的改变,书法的发展从中获得了动力。书家在创作时首先考虑的是作品的整体效果,从大处着眼,强调章法的周到与和谐。因此欣赏书法首先看章法,然后再看结体、点画和用笔。章法离人们心灵最近,章法也直接反映时代精神。

三是书法艺术的细节欣赏已经进入从看用笔、点画精道到看对比关系丰富的转换期。细节决定作品的格调。但什么是细节,认识上发生了重大变化,过去看用笔的细微之处,看结体的布局;而今天看方与圆、正与侧、快与慢、收与放、开与合、疏与密、断与续、枯与湿等诸多元素的对比,对比关系越丰富、越和谐,内涵越深刻,细节越感人。过去的细节是精道,今天的细节是对比关系。

四是书法艺术的欣赏角度已经进入从单纯看笔墨表现到同时看空白表现的转换期。其实从色彩角度讲,书法由黑白两部分组成,可是长期以来,人们看黑的多,看白的少,白的甚至不看。作品中的白,犹如城市中的绿地、公园和水面,一个城市如果没有“白”,设想这个城市怎么生活?书法也一样,没有白就没有书法,书法的白,有形,有义,有情,能说话,会呼吸,白是音乐中的休止符,是佛家的空,道家的无。

五是书法艺术的理论建构已经进入从经验比拟型到理性思辨型的转换期。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社会,可我们的书法理论还停留在文言文阶段,停留在形象比喻的世界里,比如屋漏痕、锥画沙、折钗股、印印泥、龙跳天门、虎卧凤阙、若山水、若日月等,不仅外国人费解,就连中国人理解起来也很困难。那么,书法要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需求,书法要走出国门,完善书法的理论建构,进行理论思辨已经迫在眉睫,而且已经看到不少这方面优秀的理论文章。

总之,书法已经从书斋走进了公共空间,书法创作也好,书法欣赏也好,都必须适应这个变化。

编辑:邢贺扬

1 2 3

关键词:胡抗美 书法艺术 理论阐述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