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揭私募债乱象:中介机构负责尽职调查 最快一天完成

2017年01月06日 14:45 | 来源:新京报
分享到: 

投资者

拆迁户乱入,投资者“不合格”?

除了发行私募债时中介机构或股交所尽调不如持牌金融机构那么严格外,投资者认购环节更是乱象丛生。

证监会发布的《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在区域性股权市场认购和受让私募证券的投资者,应当是合格投资者。区域性股权市场的参与者不得向不具备合格投资者标准的投资者发行或转让证券。

所谓合格投资者,《征求意见稿》规定,合格投资者是指依法设立且具备一定条件的法人机构、合伙企业,金融机构依法发行的理财产品,以及具备较强风险承受能力的个人。运营机构应当在此基础上规定合格投资者的具体标准,但不得低于法律和中国证监会规定的最低标准。

业内人士表示,单纯靠区域股权市场的人员来核查是否为合格投资者本身就是件难事,很多时候无法鉴别真伪。同时,中介机构的推波助澜,帮助企业销售私募债,合格投资者已经很难“合格”。

2015年初,上交所发布《关于加强中小企业私募债券风险防控工作相关事项的通知》,明确要求个人投资者不再是私募债合格投资者。

“我们有合格的机构投资者,多为香港、上海、江苏等地。但我们更多的是跟投的有钱‘大户’,尤其是那些拆迁户,比如上海拆迁户至少有几百万的拆迁款,甚至上千万元”。两益堂投资业务人员表示。

该人员认为,两益堂投资主要靠帮企业销售债券获益,一定能推销出去。

在记者问及如何保证投资者都是合格投资者时,该人员笑言,“只要有钱,你管他合格不合格干吗”?

在上述江苏小微企业融资产品交易中心的私募类产品页面上,新京报记者通过注册后发现,在投资者门槛方面,新用户只需声明自己金融资产超过50万,且在风险测试中达到80分以上即可投资。在风险测试中,江苏小微并没有要求出示财务和房产证明。

■ 背景

多数股交所亏损 以发私募债为主

作为侨兴私募债的托管机构,广东金融高新区股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粤股交”)备受关注,也将区域股权交易市场(“股交所”)推向风口浪尖。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也被称为“四板市场”,是沪深交易所、新三板市场之外一个新兴的资本市场板块。早在2008年,为了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各地陆续设立了一批区域性股权市场。

根据2015年6月证监会发布的《区域股权市场监督管理试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四板市场是为其运营机构所在地省级行政区划内中小微企业私募证券的发行、转让及相关活动提供设施与服务的场所,是私募证券市场的一种形式。

目前,除了天津股权交易所(天交所)、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上股交)、前海股权交易中心(前海股交)三家可以服务全国中小微企业之外,其余皆只服务于地方企业。

据券商中国统计,截至2016年12月28日,除云南省外,全国各地共设有40家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新京报记者了解到,股交所通常由省级地方政府批复,当地券商等金融机构入股,当地金融办监管。

“我们不建议企业挂牌四板市场后通过股权进行融资,而是主要通过私募债。发行私募债是四板市场的主力业务,也是主要的收入来源。”1月4日,为上股交提供中介服务的两益堂(上海)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业务人员表示。

该业务员称,他从事四板挂牌、融资业务两年多,大多数企业选择债券融资。因为去四板市场挂牌的企业多为小企业,属于发展的早期,如果过早出让股权融资,不利于今后发展壮大时转板。同时,这些企业规模较小,知名度不高,几乎没有投资者愿意认购这类企业的股权,因此,发行私募债融资是主力。

浙江一位股交所人士称,目前大多数股交所都是靠做私募债作为主营业务收入;因为四板上的股权融资本身比较难,挂牌业务免费或者收取几千元的费用,基本上赚不到钱;许多股交所纯粹靠挂牌业务基本上是亏损的,最简单的赚钱方法就是发行管理私募债的方式,这是最快最简单的了。

浙江股权交易中心内部人士认为,由于四板市场不得采取集中竞价、做市商等集中交易方式,挂牌企业的股权难以形成公允价格,股权融资能力欠佳,多数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开始着力进行产品创新。目前,发行私募债是比较成熟的融资手段。

虽然为地方政府批准设立,地方券商入股,但多位人士表示,区域性的股交所多采取公司制运作,很大程度上要自负盈亏。大多数股交中心自身融资能力欠佳,虽有政府少量补贴,但仍亏损,只有前海股交等少数机构实现盈利。

记者在证监会官网上披露的一份研究报告中看到,四板市场缺乏盈利能力,市场服务实力不强。目前除深圳前海等少数市场开始微利外,大多数都处于亏损状态。

“为了推动地方股交所发展,当地政府在股交所成立之初有补贴,根据服务企业数量和直接融资的情况补贴,一般不是特别多,一年下来,有时可以达到几千万元。地方政府对在股交所挂牌融资的企业也有部分补贴,十几万、五十万、甚至一百多万不等。”广西金融办一位人士说。

一位中介人士称,很多企业去四板挂牌是因为有政策补贴,而不是看四板有什么融资效果。

上述中介人士表示,自从有了新三板后,大部分券商出于成本的考量不再愿意做四板,“不只是少赚多少的问题,而是没得赚。”

编辑:梁霄

关键词:私募 企业 募债 股交 股权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