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福利扫码当心“馅饼”变“陷阱” 规范市场强化监管

2017年03月27日 21:52 | 作者:周宵鹏 | 来源:法制日报
分享到: 

规范市场强化监管

随着二维码被广泛地应用到服务、支付等各个领域,现在已经进入一个“见码即扫”“见码即购”的时代。然而,在方便了群众生活的同时,由于诸多“毒”二维码的存在,二维码也变得越来越不安全。

2016年11月,石家庄市街头道路两侧停放的许多车辆上都贴上了和以往不一样的“违法停车罚单”,上边印有一个二维码,要求车主两日内通过微信扫码缴纳罚款处理违法,否则将面临扣分处罚。当车主用手机对“罚单”上的二维码进行扫码后,手机上出现了一个微信转账界面,上面显示有卡通警察形象和“向违法处理转账”的字样,并标有100元的金额。选择转账并输入支付密码和金额,钱就会被转走。然而,这些同样盖有“石家庄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公章的“罚单”却是假罚单。

目前共享单车在全国多个城市风靡,但近期有人发现共享单车上的二维码有了问题:有的是在“扫码骑走”之外多贴上了其他二维码,有的是在原来二维码上粘贴了新的二维码,扫一扫后竟然出现转账的界面。多地警方证实,这也是不法分子利用二维码制造的新骗局。

一面是二维码生成不存在门槛,谁都可以通过相关软件随意制作生成二维码,二维码包含什么内容无规则可依;一面司法实务中对违法二维码链接行为的监管和惩处难度较大。二维码乱象频出,几乎让人谈“码”色变。

据了解,由于二维码只有被消费者扫码关注后才能发现其是否违法违规,传播具有隐蔽性,无法做到事前审核和全程监督,只能被动等待举报。不良商家和不法分子为了达到窃取隐私、盗窃账号等非法目的,不断更新二维码,或者在目的实现后删帖、另开新号,使得完整的证据链条不易形成,且因受制于网络虚拟的特点,查找加害人及受害人的难度均较大。

“在扫码免费打印照片中,照片上出现的商户信息难以指向实际责任人,加之是免费打印,导致一旦发生纠纷后,法律上对责任主体的认定和过错程度的界定难度较大。”刘锦辉说,这些也成为目前违法二维码难以管理查处的原因所在。

“二维码只是一种信息编码方式,治病救人还是持刀伤人关键看掌握在谁手中。”在国家行政学院博士后陈雪看来,从恶意广告到金融诈骗,都能通过二维码在计算机网络和移动互联网快速传播,二维码只是充当了网络诈骗链接入口的角色,对二维码使用的监管缺失以及行业的低门槛才是其安全隐患的根源。

业内专家表示,目前国内大量运用的是国外的二维码技术,其开放式的市场应用模式导致了各种安全问题频发且难以有效监控。随着二维码应用日益普遍,其安全性理应得到重视,政府部门应当制定并推广符合国内市场环境的二维码技术标准。同时,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二维码监管办法,并严厉打击利用二维码实施违法犯罪、盗取个人信息的行为,净化二维码领域环境,促进产业良性发展。

“目前亟待监管部门加强恶意手机应用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从信誉、认证入手,进一步规范市场发展环境,保护用户的合法权益。”陈雪坦陈,在行业和技术标准出台之前,消费者“扫一扫”时,应提高安全意识,尽量先核实二维码的来源,选择正规企业、商家发布的二维码来扫描。

编辑:梁霄

01 02 03

关键词:福利 扫码 市场 强化 监管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