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

无论讲何种语言

我的心里全是对西藏的爱

2017年04月06日 15:24 | 作者:房晓坤 李帅帅 | 来源:西藏日报
分享到: 

西藏和平解放后,外交部为执行《和平解放西藏办法协议》第十四条的规定,着手筹建西藏外事处,并从北京外国语学院调走6名学员,叶雪音就是其中之一。叶雪音原是厦门大学生物系学生。1951年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本打算报名海军参加抗美援朝,却因体检时肺活量不足被迫放弃,后被分配到北京外国语学院德语系。

1951年7月初,西藏外事处处长杨公素带领叶雪音等六人飞往重庆。等进藏外事干部在西南外事处集中后,杨公素组织大家学习民族政策、外交纪律,要求大家决心吃大苦、耐大劳,坚决执行民族政策,树立长期进藏思想。同年7月下旬,叶雪音一行18人进军西藏,旨在赶走外国势力,完成祖国大陆统一的光荣任务。在杨公素率领下从重庆出发,赶赴川藏公路终点站海子山。由于叶雪音一行人到达时十八军主力部队已向西藏进军了,他们便单独行军。

艰难爬雪山,惊险过索桥

在高原行路,有一句谚语:“正二三,雪封山;四五六,雨淋头;七八九,正好走;十冬腊,学狗爬”。事实上,九月间他们就爬过积雪二尺多厚的大雪山,此后的行程更是雪山连绵,“其光刺眼,其寒刺骨”,攀登既高且陡的雪山,其艰险不言而喻。这时,男同志排在前后两头,女同志夹在中间,一手拄树枝,一手抓着前行者的衣角。上山时低着头,一步步攀登,下山时仰着头,提心吊胆,小心翼翼地往下挪。鉴于他们一行三分之二是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年过40的杨公素发出“前进!前进!坚持就是胜利!”的口号为大家鼓劲。攀爬二郎山时,一行人齐唱“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互相加油打气。“在他毫无畏惧勇敢前行的言行鼓励下,大家齐心协力,把一切艰难踩在脚底下,翻过闪着银光的崇山峻岭。”叶雪音老人说。

令叶雪音老人印象深刻的是西藏“稀奇”的桥。她回忆说,进藏途中走过三种桥,一是大渡河上的铁索桥,当时河两岸横着一二十条铁索,铁索上铺着若干没有铁钉固定的木板,走在铁索桥上,左右晃动,摇摇摆摆,湍急的水流让人头晕目眩,“心往下沉”;一种是竹索桥,河的两岸横一条竹索,靠人双手轮换攀竹索前行,稍有不慎就会掉到湍急的河水中;还有一种是无名桥,河流较窄的悬崖两边有数条牦牛皮条,皮条上铺一块长木板,一脚踏上去摇摇晃晃,河面很窄却也是万丈深渊。安全起见,他们只能匍匐而过。

没有蔬菜野菜替,没有开水冰雪代

进入雪域高原后,叶雪音老人笑称:“过着类似原始人的生活。”头戴皮帽,身穿皮衣裤,每天都像个雪人。住的方面,白天行走在高山低谷中,晚上露宿在杳无人烟的草地上。全体男女和衣而睡在一个由每人军用衣布围成的帐篷里,身下垫一层树皮树叶防潮。为了防止雨水流进帐篷,智慧的年轻人在帐篷四周挖了一条小水沟。再安排两人一组守夜,以防受到袭击。

吃的方面,由于气压低,米饭总是不到沸点就“熟”了,还有带来的已经成了铁疙瘩不得不在牛粪做的燃料上烧烤的馒头。党中央关心进藏干部身体健康,特别按照人体正常所需营养成分,选用精料配置的代食粮。但由于当时社会环境比较复杂,一部分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私改配方,偷工减料,致使他们吃后肚胀腹痛。“有的同志疼得在地上打滚。”老人回忆道。

一路没有筷子树枝代,没有蔬菜野菜替,没有开水冰雪代。

在西藏结下一生缘

叶雪音老人的爱人谢均安是十八军的战士。他毕业于同济大学德语系,1947年读书时参加第二野战军司令部同济大学地下小组。上海解放后,调到南京二野情报处工作。1950年3月又加入到十八军英文翻译组担任翻译。1952年调任西藏外事处任英文翻译。

两人1953年相识,第二年便结婚了。叶雪音老人听爱人讲述他的十八军进藏历程,在行军途中挖野菜充饥,晚上一群人背靠背坐着睡在帐篷里,等等,这些类似的经历使得两人有更多的共同语言。

两人于1957年调往西藏民族大学任汉藏双语教师,用形象生动的实际例子为学生们讲解知识,与学生们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留下了许多令人难忘的美好回忆。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西藏 叶雪音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