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深·观察深·观察

炒房时代,雄安新区如何特立独行?

2017年04月07日 11:26 | 作者:茂春 | 来源:红网
分享到: 

4月1日中央宣布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紧接着4月2日,《人民日报》针对当地潜在的炒房风险提出预警,称“雄安新区不是冒险家的乐园,更不是投机客的天堂。”4月3日,《人民日报》再度发声,称“设立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绝不能让‘炒房’者逞快。”4月4日,《人民日报》三批炒房者“靠炒房搭乘雄安新区这趟‘春天专列’会错了意”。

在此之前全国已有18个国家级新区,但被《人民日报》这样的党媒形容为“千年大计”,在笔者印象中尚属首次,这让雄安新区显得十分另类,事实也的确如此。在此之前,开发程度低、发展空间充裕的国家级新区一经获批成立,便意味着地价房价的暴涨,是不少投机客的眼中“坐地起价”“坐收渔利”的大肥肉。然而,雄安新区设立的短短4天,在新区临时政府的高压态势下,全区房地产市场却是有价无市,实际交易量为零(《河北日报》4月5日报道)。

试想一个国家若用房地产押宝,国民脚踏实地干事业所获得的经济价值,到头来还不如投机者的一套房,那么谁还愿意真正沉下心来谋事干事?国家的未来谈何强大?因此,雄安新区作为定位极高的国家级新区,决不能让房地产市场的非理性上涨扰乱国家的战略规划。以往新区建设的经验都是“国家资本+社会资本”的投入模式,如果雄安要摒弃“资本拉动的造城运动”的老路,不依靠土地财政和投资的驱动来进行城市发展,就需要政府在新区建设的体制机制上狠下功夫,真正规划出科学的道路,设计出合理的政策,激发出市场的活力,吸引人才涌进,让人才的“智慧红利”来驱动整个新区的发展。

除了要在发展机制上突出重围,作为担负着疏导北京发展压力、带动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重任的雄安新区,很有可能面临一些重工业以及部分新兴产业的产业迁移。在此过程中,如何将环保生态理念体现在各个环节,如何避免重蹈大城市交通拥堵、医疗教育资源紧张、贫富两极分化等城镇化发展中的覆辙,需要政府竭尽周全的考虑,站在历史的高度以全球性的眼光来规划新区,说白了就是要一张蓝图绘到底。

更重要的是,雄安新区的建设需要耐心,要政府官员们抛下一时的利益得失,排除一切干扰,才能让雄安新区的建设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炒房 雄安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