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发挥效能 挖掘价值 惠及民生

​ ——四川充分利用文物资源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2017年04月13日 10:54 | 作者:付远书 | 来源:中国文化报
分享到: 

2017年3月,第三届全国优秀文物保护利用工程终评揭晓,三苏祠灾后文物抢救保护工程成为全国十佳工程。近年来,四川省在抓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下,深入挖掘四川历史文化及其当代价值,在灾后文物抢救保护过程中,以整合利用文物资源的方式创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三苏祠

经过“4·20”芦山地震后近3年的闭馆维修,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苏祠于去年4月19日正式对外开放,仅2016年的“五一”小长假共接待游客约2.5万人次,创历史新高。就在刚过去的2017清明小长假里,三苏祠迎来游客1.6万人次。未来,三苏祠定位是三苏文化收藏保护中心、教育研究中心、展览陈列中心以及世界闻名的人文旅游胜地。

高人气的背后是四川灾后维修精品意识与人文担当的贯穿。重建的三苏祠不仅文物本体维修坚持了“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保持了苏氏故居的风貌,园林、水景等周边环境也整治得宛若天成。“现在的三苏祠,让人眼前一亮。”成都武侯祠、杜甫草堂原馆长张宗荣坦言,“三分水,两分竹”的岛居园林特色全国少见。

行走在四川,像这样的案例能了解到不少。以前村寨的路不好走,恢复重建后,路面硬化且平坦了——这是目前理县桃坪羌寨的现实生活写照。据了解,自“5·12”灾后重建以后,阿坝州桃坪羌寨、萝卜寨、吉娜羌寨等灾后抢救保护工程的成功实施,不仅让羌寨成为当地旅游业的龙头,文物单位对文物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也使文物资源成为惠及民生的重要抓手。

从都江堰古建筑群到理县桃坪羌寨,再到如今的眉山三苏祠,四川灾后文物抢救保护工作成绩显著,不仅成功抢救和保护了文化遗产,还活态利用文物资源,使其有益的文化价值深度嵌入了百姓生活。

四川还创新文化遗产保护方式,让文物资源发挥传承效益。比如,针对藏羌碉楼和村寨等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程特点,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组织经过培训的当地工匠在专业资质单位的管理下参与抢救保护工程,使得藏羌碉楼和村寨建造技术、传统工艺得以有效传承。

2017年,四川还将实施蜀道、茶马古道沿线和“四大片区”不可移动文物、国保省保集中成片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展示工程,打造更多像三苏祠等集本体保护、环境整治、展示利用于一体的优秀文物保护工程,传承四川优秀传统文化。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文物资源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