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父子的4次较量:地该咋种? 新型农民向我们走来

2017年05月03日 09:42 | 作者:吴丹 |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第四次较量——

讲人情还是讲质量

纪明闲不住,想将粮食仓储做大,买来了日烘干玉米300吨的烘干机,成立了粮食回收加工服务部。

烘干机投入使用后,纪明却并不满意。他嫌买回来的烘干机效率有些低,完不成每天的任务。于是,纪明拿来图纸,自己查资料准备对机器进行改装。

回家看到满地的零件,父亲火冒三丈:“刚买回的机器好端端的给拆了,难道厂家的机器还不如你改的好?”

在纪明和工人的努力下,3天后,烘干机改装好了,每天能处理玉米400多吨。老纪有点不好意思。

日子好起来了,父子俩的争吵还是没少。

2016年秋天,村民王大爷家要卖水稻,可纪明看后认为质量较差,不愿意收。王大爷找到老纪,想通融一下。

“都在一个村住着,你就给他收下,种田都不易。”老纪有些命令的口气。

“俺们现在跟人家大公司合作,人家看中的就是质量,这么做不是要砸招牌吗?”纪明也火了。

最终,老纪妥协了。如今,老纪的合作社与中粮集团签订了合作协议,帮助该集团收购玉米、水稻等粮食,同时还建立了标准化的储粮库,作为中粮集团的粮食储备基地。粮食种植、良种培育、机械化收割、优质粮存储。老纪的合作社已经在当地有了名气。合作社已发展到拥有玉米种植土地1.2万亩,水稻3000亩,2016年给社员分红46万多元。

“今年,我还打算盖一栋现代化的办公楼,买几台无人机进行病虫害防治,同时引进一些经济作物,让种植结构更加多样化。”纪明告诉记者。

老纪则把记者拉到一边,“没想到种了一辈子地,让这小子给收拾服了。”

纪明也告诉记者,自己准备报一下成人自考,利用业余时间学学农业知识,“让自己也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新型农民。”(记者 刘洪超)

新型农民 向我们走来

老纪小纪之争,说到底,是“谁来种地、如何种地”之争。

牛耕田,人割禾,弯腰弓背几千年,这是老纪的经验;不用铲,不用蹚,科学种田省时间,这是小纪的实践。显然,当前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老纪的一些经验已经落伍,现代农业的建设主体,还得是小纪这样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农民。

而新农民“如何种地”的先进理念,靠的是学习培养。一方面,可鼓励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开设相关课程,培养一批乡村有志青年;另一方面,可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发挥企业培训主体的作用,根据市场需求,对现有农村能人因材施教、培训升级。

“有人种地、学会种地”还不够,还要让人能“安心种地”。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建设农村基础设施,补上道路、电力、水利以及文化、卫生等设施短板;其次,盘活农村“沉睡资本”,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保障农民权益的基础上发展现代农业。第三,建立适合农业特点的金融体系,让钱能流到农村。

人才诚可贵,环境价更高。只有为新农民创造更好的务农环境,才有其施展抱负的空间。(吴 丹)

编辑:梁霄

关键词:较量 新型 农民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