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深·观察深·观察

环保督察应能根治产业短视病

2017年05月10日 13:31 | 作者:袁云才 | 来源:长沙晚报
分享到: 

5月7日17时7分,随着一声巨响,下塞湖矮围沅江境内节制闸成功引爆,这标志着洞庭湖内面积最大、跨域最广的矮围正式退出历史舞台。据新华社5月8日报道,此举意味着,存在了15年的洞庭湖最大非法捕鱼设施——下塞湖矮围将不再危及湖区鱼类。根据湖南省《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今年内洞庭湖区的矮围将全部拆除。

u=1675618571,1240190987&fm=23&gp=0

看到这样的报道,着实令人欣慰。矮围消失了,被圈起来的鱼儿将重获自由,它们的迁徙、回游、繁殖等再无障碍;更重要的是,成功爆破后,将增强高洪水位时下塞湖河道的行洪功能,且全面促进水质提升。如果说,古代“八百里洞庭”的日渐萎缩缘于几千年来泥沙的淤积,那么,矮围的存在,则相当于人为的阻塞,其危害性比前者有过之而无不及。拆除大大小小的矮围,对于恢复洞庭湖的生态环境来说,其作用绝不亚于看得见的清淤。

洞庭湖的“拆围”战役,实际上是局部经济效益向整体社会效益的低头。多年来,在一些地方的河道、湖泊、水库,由于管理失控或规划短视,圈湖捕捞、占河养殖等现象并不鲜见。好好的水面任人瓜分,不仅破坏了航道和水面的整体性,而且由于投放饲料、肥料、化学药品等,造成人为的水体污染。昔日的一泓清碧,犹如一袭素服被剪割成一块块脏污的碎片,圈占者图的就是各自眼前的经济效益。殊不知,这样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效益并无可持续性,套用流行网语来说,“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在全国不少地方,当污染的严重性超过了环境的承载力,当政府部门认识到“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时,一些花大价钱建成的圈占水面的项目,不得不拆除。据《华西都市报》最近报道,上世纪90年代初,沱江资阳段开始兴起网箱养鱼,两岸村民纷纷办证“下水养鱼”,鼎盛时期曾有网箱3000多口。经过前几年的清理,如今,沱江上最后的网箱养鱼也已开拆,计划今年5月底前全部拆除。村民为了生计,不得不寻找新的出路。

类似的事例告诉我们,“靠山吃山”也好,“靠水吃水”也罢,必须以不破坏环境为前提,方是长久之计。就以采煤为例,曾几何时,掠夺性开采在一些地方司空见惯。可是,这种现象绝不会长久,不仅是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不允许,人们日益觉醒的环保意识也不答应。当前,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各地,不少排污企业受到查处,纷纷停产整顿,这就是以环保为主导,对产业结构调整进行的一次大洗礼。

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样的洗礼,能拂去我们眼前的尘埃,拓宽我们的眼界,根治产业短视病。那就是,从事任何产业都不能只顾眼前和局部利益,而要充分考虑环保因素、社会效益,甚至要将环保置于首位。只有这样,产业发展才具可持续性,才能减少风险,才可能长成参天大树。(袁云才)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环保 产业 督察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