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锐·评论锐·评论

优化产业布局促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2017年06月14日 09:12 | 作者:刘小宁 | 来源:黑龙江日报
分享到: 

目前我省正调整优化布局、拓宽发展空间、促进产业集聚、培植产业生态,但囿于传统计划体制下形成的以资源开发为导向的经济区划和产业布局的影响,至今全省仍面临着产业空间集聚不足、产业同质化竞争严重、产业联系不够紧密、产业发展平台质量不高等突出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以优化布局为抓手促进区域统筹协调发展,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需要多点发力、综合施策。

u=2261017665,2039888352&fm=26&gp=0

做强中心城市,带动产业升级。强化哈尔滨都市圈核心带动作用,用全新体制机制高标准推动哈尔滨新区建设,打造东北亚具有重要影响的现代化城市和哈长城市群核心增长极。近年来以区域中心城市作为核心增长极构建城市群网络体系,并藉以带动整个经济区域的产业协调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成功实施沿海率先、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区域发展战略,实现非均衡协调发展的成功范例。这意味着我省要集中有限的优质资源,重点打造产业核心增长区域,并以此为“龙头”,辐射和带动整个经济区域的产业发展。从区域经济角度来看,我省属于典型的“单核”省份,哈尔滨的城市首位度远远高于省内其他城市。哈尔滨地处我省中南部,背倚全省广大腹地,扼守全省与内地联系之咽喉;哈尔滨的人口占全省的1/4,GDP占全省的35%,科技资源占全省的70%,是我省乃至我国东北北部最大的中心城市,其腹地面积超过了东北全境的60%,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哈尔滨还是东北亚区域重要的空中交通枢纽。以哈尔滨为中心向外辐射的干线铁路和高等级公路,像一只巨大手掌上的五指伸向北方腹地和多个边境口岸,并与俄罗斯境内西伯利亚大铁路和公路网相连。为此,我省需要在产业空间布局上,明确将哈尔滨都市圈作为全省产业项目建设的核心增长区域,提高产业发展势能,辐射带动全省产业升级发展。

优化城镇布局,促进产业集聚。作为国家的老工业基地,我省能源基地、粮食基地、林业基地分布区域广阔,依托农区、矿区、林区设市较多,这些城市人口按现行户籍制度虽然计算为城镇人口(2016年我省常驻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9.2%),但其所从事的职业仍然以第一产业为主,尚没有脱离原有的生活、生产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部分人并不具备城镇人口特征。这种“显性城镇化”显然不利于二、三产业向具有发展潜力的重点城镇集中集聚。为此,我省需要充分发挥内陆开放高地优势,主动参与国内外产业分工,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开放式整合资源要素,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推动优势产业向更具有发展潜力的重点城镇集聚。在各地市选择合适的区域中心城市作为次区域增长极给予重点支持,逐步形成支撑和带动全省产业发展的功能多元化、结构等级化、分工合理化、发展动态化的城市群增长极网络体系。增强齐齐哈尔、大庆、牡丹江、佳木斯等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带动周边城镇产业发展。以鸡西、双鸭山、伊春、七台河、鹤岗、绥化、北安、肇东为重点,加快发展副中心城市,提升城市功能,扩大人口规模,促进产业集中集聚发展。

拓展园区功能,吸引产业投资。多年来,我省部分产业园区只注重发展核心业务,而金融、研发、营销、广告等相关服务业,非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这些问题导致我省产业园区作为招商引资平台,对企业和产业项目的吸引力过小,难以聚集资金、人才、技术和产业项目,难以尽快成长为全省新的经济增长极。为此,我省需要借鉴苏州工业园区等国内先进园区不断完善配套服务功能的成功经验,强化产业园区的生活、商务、办公等城市功能建设,促进教育卫生、公共交通、住房保障、融资平台、现代物流等要素向产业园区聚集,将产业园区建设成集工业、商业、教育、娱乐休闲等多位一体的工业新城、城市新区,实现“以城兴产,以产促城,产城融合”的发展目标。同时,需要探索多元化的产业园区建设运营模式,鼓励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进行产业园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类项目建设,积极探索合作办园区的创新模式。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产业 发展 区域 布局 全省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