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观察 观察

近9成网民满意"放管服"改革

2017年07月11日 08:27 | 作者:赵展慧 |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给创业、就业者“松绑”,引来源头活水

商事制度改革,每天新增企业数比2013年翻一番;职业资格制度改革,取消七成以上许可认证

从注册登记、筹建到正式开业历时仅3个月,在上海自贸区注册的普华永道商务技能培训(上海)有限公司成为了“证照分离”政策在浦东新区先行先试的第一个案例。企业相关负责人说,从申请营业执照到获准筹建,整个流程只用了10个工作日左右,为项目的筹备预留了充分时间,整个开业过程只有3个月,好政策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创业者的门槛降了。企业注册资本从“实缴制”改为“认缴制”,工商登记从“先证后照”到“先照后证”“证照分离”,从“三证合一”到“五证合一”“多证合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工商登记的前置审批事项压减87%以上,许可证大幅精简,最多的地方已经实现“三十四证合一”。商事制度改革的突飞猛进拓宽了市场大门,让创新创业的源头活水不断涌入。目前我国每天新增1.5万户企业,活跃度接近70%,比2013年改革前每天新登记0.69万户的水平翻了一番。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2017年营商环境报告也显示,近3年我国营商便利度在全球排名跃升了18位,其中开办企业便利度大幅上升31位。

就业者的天地广了。2014年以来,针对原有职业资格设置缺乏法律法规依据、过多过滥等问题,国务院先后分7批取消了434项职业资格,占总数的70%以上。“现在有相机就能当摄影师。”有多年摄影爱好的万先生说,他正准备加入一个摄影工作室,本来担心没有摄影师资格证不够“名正言顺”,随着该项资格的取消,现在没有了这样的顾虑。劳动者有没有达到技能要求,不由政府认定,而由市场认定,大量职业资格的取消为劳动者松绑,释放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同时,职业资格许可认定少了,“挂证”“助考”的需求少了,也压缩了一些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设卡寻租的空间。

新动能的成长快了。改革为创新加速,创客经济、分享经济、数字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在更加宽松公平的市场环境中蓬勃发展。“出门不用带钱包,带上手机就可以”“外卖、快递都非常快”“坐上高铁半日千里”“出门就能骑上共享单车”……这些是外国人最想带回自己国家的中国创新,新业态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也在时刻更新世界眼中的中国面貌。如今,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保持10%左右的快速增长,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51%提高到56%以上,去年,新动能对全部新增城镇就业的贡献率已经达到70%左右。

强机制、重监管,抓住漏网之鱼

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助力,监管更加智能化;亮清单、常督查,监管机制常态化

“放管服”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各项改革措施的进一步落实更需要强有力的监管“护法”。既有统一部署、又有各地创新,“放管服”改革的监管体系越织越密。

监管更加智能化。“证件存在异常发放行为。”在贵州省贵阳市,运管局信息中心主任陆宇不在现场就立马得到了执法信息。原来,通过手机上一个名为“数据铁笼移动管理”的APP就能监测执法情况,发生问题就会发出“红色警报”,相当于将执法权力关进智能铁笼。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在各地政务监管、服务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信息上云,透明执法,“人在做,云在看”,违规违法行为无处遁形。

监管逐步清单化。权力清单亮出政府权力家底,目前已有57个国务院部门公布了权力清单,31个省份全部公布省级部门权力清单;60个有行政审批事项的国务院部门公布行政审批事项汇总清单;中央及各省(区、市)公布了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目录,以及政府定价的涉企经营服务收费和行政审批前置中介收费清单;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公示,拟列入职业资格目录清单151项……清单之外不可为,哪些事项需要审批、哪些费不该收、哪些证不该有,都有本明白账。

监管日益常态化。督查机制已成为监管利器。2014年以来,国务院每年都开展了全国性的大督查,实地督查,奖惩分明,成为各部委、各地方一次年度大考,今年还开展了“放管服”改革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专项督查。目前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建立完善企业和群众评判“放管服”改革成效的工作机制。“双随机,一公开”的监管机制今年底也即将在全国覆盖,市场监管执法和其他行政执法中的随机抽查范围逐步扩大,有效遏制权力寻租和执法腐败。

监管更趋法制化。近几年,“放管服”相关法律法规的清理完善正在加速。比如减轻涉企收费方面,财政部已着手研究起草《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条例》,为进一步规范政府收费行为提供法律依据。

升级版监管为“更简审批更优服务”保驾护航,也以包容审慎的原则助力新动能健康成长,让市场活而不乱。

编辑:李敏杰

01 02

关键词:审批 改革 事项 监管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