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沸点 沸点

日本姑娘不成家不工作 为“慰安妇”老人奔走十年

2017年08月23日 09:37 | 来源:新京报
分享到: 

到海南去

米田麻衣做的第一件事,是加入了一个叫做“海南net”的组织。

在日本民间,有个律师团一直在帮助海南的“慰安妇”打官司。

这群年轻人后来组建了“海南net”,运转至今。

2009年3月,日本法院的终审宣判下来了——黄有良等人败诉。和前面几次一样,毫无悬念的结局。

之后,米田麻衣跟着日本律师团的三位律师到了海南。他们要找到每一个“慰安妇”,为她们宣读审判的结果。

他们从海口出发,到那些偏僻的村庄,在光线昏暗的屋子里,念长长的判决书。判决的核心结论是:东京高等法院认定了侵华日军二战期间在海南岛绑架、监禁和强暴妇女的事实,但还是以日本法律规定个人不能起诉政府以及超过诉讼时效等理由,裁定“慰安妇”败诉。

杨小群(化名)是当时海南省政府为律师团指派的翻译,她因此和米田麻衣相识。

她记得,宣读判决结果时,屋子里的氛围,再沉重不过,老人们落了泪,去的人也跟着哭。

黄有良是最执着的一个,她当时说,日本政府不道歉,但她还是想强奸过她的日本军人能道歉。但直到去世,她也没有等到哪怕是一句道歉。

2011年,米田麻衣大学毕业。朋友们或读研,或工作,只有她一根筋,想着要为“慰安妇”多做点什么,干脆跑到海南师大去念中文。

那时,整个海南师大只有三个日本留学生。另外两个都是退休的老头儿,“退休后在家里没位置,不想待在家里和老婆过,才来海南。”

在海南师大读大二的张莹莹(化名),当时经朋友介绍,认识了麻衣。因为是海南本地人,懂方言,她开始陪麻衣一起去乡下见老人。

张莹莹说,麻衣当时总拿着一张海南岛的地图,帮助记忆老人们的家庭住址。地图很快被翻烂,折页处起了白线。

让张莹莹惊讶的是,从海口到乡下,曲曲折折的路,换大巴、坐三轮,日本姑娘比她这个当地人还熟。她知道镇上的市场怎么走,在哪里买什么东西。市场里的人都认识她,见了面还要感叹一句,“哎呀,那个日本女孩子,又来买东西了。”

她俩拎着水果、礼物走在路上,开着拖拉机的村民停下来,会和麻衣打招呼。“然后我就吓到了”,张莹莹问,“怎么连路人都认识你?!”

这一年,海南岛上活着的“慰安妇”还有很多。米田麻衣每个月都会去看她们,进屋就拿扫帚扫地,扇着扇子和她们聊天儿。寒暑假,就干脆住在山里。

比起村里人,她和这些老人更亲近。了解她们的善良、孤独和敏感。在电影《二十二》里她说,她们心里的伤口很大很深,可还是对人很好,不管是日本人还是中国人。

最亲密的“祖孙”

米田麻衣说,当时健在的七个阿婆,和她关系最好的叫王玉开。

米田麻衣有个微博,头像就是她和王玉开的合影。在临高县皇桐镇皇桐村人的家里,她搂着老人,露出标准的八颗牙,老人戴着一顶红帽子,嘴角弯着,眼里都是笑意。

因为“慰安妇”的经历,王玉开已无法再生育,领养了一个女儿,还有个关系比较好的邻居,也喊儿子。但她仍独居山中,家中一间平房,一床薄被,门前一两棵石榴树。

张莹莹回忆,麻衣在老人家,顺手拿起一块木头做的硬枕头,就能呼呼大睡。老少两人,做饭、洗衣,一个人用临高方言,一个人用日语,都能聊得嘻嘻哈哈,是真快乐。

呆得久了,麻衣干脆拿了DV,一年从头拍到尾。片子剪出来,把方言翻译成普通话和日语,命名为《阿婆的四季》。片子里都是生活的细节。

电饭煲的盖子已经脏得不行了,煮饭时咕嘟咕嘟冒泡。屋里黑,老人要拿着电筒照着,用筷子夹几粒米,尝一尝,嗯,熟了。

大年三十,麻衣陪老人一起过年,一起做祭祀的仪式。点起鞭炮,红纸噼里啪啦炸开。

夜里,麻衣就躺在屋里,一只昏暗的灯,枕着手臂,与老人聊天。

有时候麻衣住了几天,准备走,老人就难过得要哭。她俩的合照,麻衣洗出来给老人,老人放进了相册,后来相册坏了,她怕丢,一针一线把照片紧紧缝在了相册内页。

也有些事情,让麻衣很沮丧。因为麻衣和朋友们常来看老人,总带着礼物,偶尔其他热心人也上门,旁人都知道。一次半夜,大雨,有人跑到老人家里抢东西。还有些村民,因为麻衣的日本人身份,总爱说闲话。

但老人在同村认的儿子儿媳,早就接纳了她。家里孩子结婚,也邀请她参加。她去给老人扫墓,儿媳会早早杀了一只鸡,做好了,在家里等着。

8月18日晚,在海口,麻衣和老人的孙女符子英吃饭。两人如往常般,回忆起奶奶生前的细节。

符子英说,“我奶奶爱吃肉,大块的肉煮了蘸酱油。”

麻衣有同样的记忆,“是啊,她戴着假牙,吃东西好大声好大声。”

她俩学起老人嚼东西的样子,牙齿磕碰,发出很大的声响。

日本女孩的眼神突然黯淡下来,叹了一口气,“好怀念哦……”

米田麻衣和王玉开阿婆(已经去世)会面时的情景。受访者供图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日本姑娘 不成家 不工作 “慰安妇”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