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哈佛大学收藏的晚清老照片

2017年09月26日 17:37 | 作者:王振忠 | 来源:澎湃新闻
分享到: 

揆诸史实,福州是闽浙总督、福州将军和福建巡抚衙门的驻节之地,同时也是闽县、侯官两个县衙的所在地,故而城中各级文武大小官员麇集攒簇。照片中提到的总督李兴锐,于道光七年(1827年)出生于湖南浏阳,后追随曾国藩,逐渐在官场上崭露头角。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他署任闽浙总督,整顿福建财政、军制,裁汰虚冗。光绪三十年(1904),调任两江总督,同年八月病卒,终年七十八岁。据此可知,此照片应照于光绪二十九年。

1905年福州将军崇善照片

照片中提到的另一重要人物崇善,另有一张专门的“大清光绪三十一年崇佑庭七十有四小照”,其上的题名为:“尚书衔军功花翎,福州将军、闽海关监督、船政大臣、兼署闽浙总督、兼福建盐政大臣、世袭奉恩将军”。从照片上看,此公形象、风度极佳,绝非官场上那些贼眉鼠眼之辈可以同日而语。崇善以福州将军兼任船政,时常与洋员交涉,故前述照片显然即与此有关。崇善后因病去职,于1908年去世。是时,离清朝灭亡已为时未远,他幸运地躲过辛亥革命,亦可谓善终。

在这些散件中,还有一些照片对晚清社会研究亦颇具价值。如有关“福州南台坞尾街像仪楼”的两张照片,就反映了近、现代福州颇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该照片左侧的说明写道:

林庆澜公司护网江丙小轮,在外海拿获拐匪二十三名,被拐男女小孩共计四十一名,分处寄养,招属领取。

被拐小孩照片一

被拐小孩照片二

其中的一张照片上的人物分两排站立,每排四人,每人手上拿着一张纸,上书姓名。前排依次为阮仕森、何永太、谢炳常、何八弟,后排为林蔼妹、谢连贵、孙成树,另有一人手中的纸上未见姓名。

在明清时代,作为省会城市,各地来往福州的人流纷至沓来,“拐带”、“拍花”之类的诱拐事件亦层出不穷。所谓拍花,是指用迷魄药拐卖儿童的行径,这在反映清代福州城市生活的琉球官话课本中也曾经提到。直到晚近,当地民间还流行着不少如何对付拐带的办法。例如,其中一个故事是说——在被拐带的途中,某位聪明的小孩假借系鞋带之际,拣拾一些鹅卵石,然后将其沿途抛撒,以记住来时的路……此类故事,其实是传统时代“拐带”之风盛行的一种历史记忆。对此类的“拐带”、“拍花”,官府曾三令五申严厉打击,但却收效甚微。上述两张照片,显然便是当时悬挂在各处供人招领的照片,反映了官府有司对于相关社会问题的应对措施。

(三)

大约在2000年前后,“图文图书”开始成为出版界的新宠。在此背景下,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出版界,都纷纷意识到老照片是一种重要的学术和出版资源,于是,庋藏于世界各地的老照片,亦遂成了人们竞相发掘和出版的资料。在这方面,曾出现过一些编选俱佳的精致作品,但毋庸讳言,相当多的图片集之成书皆颇为粗糙。大致说来,主要表现是图文脱节,不少编者因缺乏解读图片的能力,往往只能自说自话,在图片边上东拉西扯,说些基本上不相干的话。另外,有限的解读亦颇为随意,有很多是通过搜索引掣,上网找些似是而非甚至错讹百出的简要说明……

促使我撰写此文的一个契机是近日出版的《晚清中国的光与影:杜德维的影像记忆:1876-1895》(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7年6月版)。刚刚看到此书出版广告时,曾让我颇感兴奋,以为这是对杜德维相关照片的汇集与研究,遂在第一时间在当当网上下单购买……

《晚清中国的光与影:杜德维的影像记忆:1876-1895》(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7年6月版)

拿到这册书后,却让人颇感意外。此书除了题作“[美]杜德维摄影”外,另有编译者。全书内分五册:第一册,福建周边(1876-1877);第二册,上海/澳门(1887);第三册,宁波周边(1876-1880);第四册,北京周边(1892);第五册,广州/香港(1893—1895)。编译者对原照片上的一两行简单说明作了翻译,并对其中的一些图幅加了自己的解读。但纵观全书,编译者所做的工作并不太多,少量的翻译亦颇可斟酌。

例如,杜德维是哈佛的高材生,他又受过饱学的戈鲲化之中文薰陶,故而其人对中文的翻译其实相当雅致。譬如,《尔雅?释诂上》曰:“豫,乐也。”故上海豫园之“豫”,本是欢乐之意。“Pleasure Garden”一图,译者将之直译为“欢乐之园”,显然未接地气——因为从翻译角度视之,此一译文“信”则信矣,却于“达”、“雅”则有所未逮。事实上,那一幅图也正是豫园九曲桥的照片,翻译成“欢乐之园”,有谁知道究竟指的是何处?顺便说一句,现代上海人将豫园翻成“Yu Garden”显然亦属未逮,其实反映了当代人并未理解“豫”字的确切含义,这样的翻译,也远逊于一百多年前杜德维的译文。

中国上海豫园(Pleasure garden, Chinese city  of Shanghai)

另外,书中的第78页“Chinese servants”,画面上的六位人物皆是普通民众的打扮,明显不是编译者所称的“中国官员”,而是一批服侍他人的仆人。我相信这是译者一时粗疏而致误译,但该书同时亦有责任编辑,按照一般的编辑程序,一审、二审、终审,如此明显的误译,何以始终未被发现?颇为不解。

中国仆人(Chinese servants)

此外,编译者所附加的说明,基本上皆来自搜索引掣之简单描述,其中,有一些或可有可无(如页106-107“宁波的浮桥”之说明),或错讹频出(如页144“哈德门”条之说明)。特别应当指出的是,这批照片原为哈佛燕京图书馆所藏,“书格图书馆”上也见有相关的图片汇集。《晚清中国的光与影:杜德维的影像记忆:1876-1895》一书,完全是原封不动地照搬“书格图书馆”上的图片。从构成上看,全书内分五册,这种分类乍看本身就颇为奇怪,仔细核对,也完全是根据“书格图书馆”上的图片分类。值得一提的是,全书开头有“我们为什么要做这本书?”和“代序——老照片的‘意义’”,书末也有“摄影师简介”,但唯独从头到尾皆不注明照片的确切来源。如此这般的“做书”,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真是让人匪夷所思!


编辑:杨岚

1 2 3 4

关键词:照片 福州 杜德 德维 宁波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