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聚·焦点聚·焦点

郑雁雄:从文化自信、人民情怀到创新创造

——兼谈习近平文艺思想的划时代贡献

2017年10月17日 10:31 | 作者:郑雁雄 | 来源:南方日报
分享到: 

二、 从文化自信、人民情怀到创新创造,是习近平文艺思想的重大创新

近代以来,我国在坚守与创新、人民情怀与艺术想象的关系问题上走过不少弯路,曾经在闭关锁国中固步自封,也曾经在国门洞开中迷失自我;曾经对人民性有过颇极端的固执,也曾经对艺术想象有过很天真的幻想。习近平文艺思想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第一,用文化自信审视文化传承,习近平文艺思想引领了文艺发展的至简大道。一直以来,文坛一些人士要么大讲传承甚至陷入民粹主义,要么大讲革新甚至陷入民族虚无主义。“文化自信”的提出,站到了一个历史的、辩证的、思想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艺工作者“要善于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文化自信是对传统优秀文化价值的充分认同和持久坚守,是一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自觉和习惯。这是一种推动发展的无穷动力,也是一种克服困难的内生定力。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呢?习近平总书记归结为“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并提示我们“中华美学讲求托物言志、寓理于情,讲求言简意赅、凝练节制,讲求形神兼备、意境深远,强调知、情、意、行相统一。我们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这为我们正确对待和弘扬传统文化提供了根本遵循。

第二,以人民为中心审视艺术立场,习近平文艺思想回归了文艺发展的历史本源。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家一贯坚持文艺的“人民性”。但在现实生活中,还是有一些人执迷于西方所谓“纯艺术”思潮,指望单靠想象力解决艺术创作问题,与艺术原义南辕北辙。中国古训讲“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想象力与人民性是辩证统一的。习近平总书记倡导“以人民为中心”,是对文艺立场的本源回归。“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在遵循艺术规律中,不能孤立地“放飞想象的翅膀”,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在落实人民情怀中,不能停留于标榜“人民”,而是要把“扎根人民”与“扎根生活”一致起来,热情拥抱生活、直面当下、讴歌人民。

第三,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审视艺术创新,习近平文艺思想解决了文艺发展的一个重大困惑。“革新”不是个时髦词,有些所谓“革新”只是新瓶装老酒的花哨,有些所谓“革新”是在破坏,乃至于“革故鼎新”的思维也往往陷入凡“故”必“革”的惰性而忘掉“激浊扬清”的理性。习近平总书记富有创见地提出“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求“我们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创作更多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又符合世界进步潮流的优秀作品,让我国文艺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屹立于世”。这一论述阐明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命题,就是创新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也不是仅仅为了创新而创新,而是一种“创造性”“创新性”的发展转化过程,创造、创新是主动力,统一于转化、发展的总过程,服务于“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就像广东美术的百年发展过程,文化自信是底气,创新创造是动力,构成了广东美术百年辉煌的基本形态。

第四,以文化自信走入人民、从人民中出创新创造成果,习近平文艺思想指引了文艺发展的基本路径。习近平文艺思想中的自信定力、人民情怀、创新理念,是一种高度一致、有机融合、辩证统一的理论体系,逻辑推演丝丝入扣,研机析理发人深省。首先,文化自信来自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建设者,文化价值是全体人民一致形成的价值认同,审美理想是全体人民共同形成的评判标准,只有从人民中来,从生活中来,才会有真正的文化自信。其次,向人民学习需要文化自信。自信者最谦卑,越是对传统文化价值高度认同、高度自信的人,就越有对族群成员的敬畏心、谦卑感,越有向人民学习、拜师的自觉。再次,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才能出创新创造成果。实践出真知,生活中有最广袤的创新土壤和最闪耀的灵感火花,人民群众是艺术创新创造的评判者、鉴赏者。而且,创新创造是恒久自信的压舱石。没有不断创新创造,不可能有我们文化宗庙中的黄钟大吕、鸿篇巨制,也不可能有我们今天中华文化中的精神旗帜、中国看法。没有继续不断的创新创造,文化自信必将难以持久、无法永恒。

编辑:位林惠

1 2 3

关键词:文化自信 创新 习近平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