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一张保单,能否为医生买来心安?

深圳签下首张医师责任险保单,理赔主体从医院变为个人

2018年04月10日 10:45 | 来源:南方日报
分享到: 

3月底,深圳。

来自该市中医院胃肠外科医生赵江宁签下广东首张医师责任险保单。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推出的医师责任险是医师自愿、自费购买,理赔的主体不再是医院,而是个人。

医师责任险问世后,医疗界反应不一。有医生表示期待已久,认为医师责任险将有效控制行医风险,免去医生后顾之忧。有些医生则持观望态度。

事实上,深圳并非第一个推出医师责任险的城市。2016年,上海开出全国首张医师险保单。深沪两地推出医师责任险是缓解医疗责任险发展困境的新举措。

此前,由医疗机构投保的医疗责任险处于“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此次推出的医师责任险能否打破医疗责任险的尴尬,医生能否为自己买来心安?

买个心安

医师责任险理赔的主体不是医院,而是个人,包括医院对医生“内部追责”的费用

从日本回来数年后,赵江宁说,他终于买到了一份心安。3月23日,他在深圳签下全省首张医师责任险保单。这标志着,在我省筹备已久的医师责任险正式进入了实操阶段。与以往不同,此次推出的“医师责任险”理赔的主体不是医院,而是个人,包括医院对医生“内部追责”的费用。

赵江宁回忆:“在日本,每个医生都要购买医师执业责任保险,一般有两种方式,一个是医院给医生购买,另一个是医生个人购买,主要由日本医学会为其会员医师提供,两种在价格上有所不同。如果不购买医师执业责任保险,医院就不敢聘用。”

事实上,深圳并非第一个推出医师责任险的城市。早在2016年,上海开出全国首张医师险保单。根据上海版医师责任险规定,医师每年需缴纳3万元保费,而赔偿金额最高为100万元。

深圳的医师责任险则分为4档,基准保费分别为每年2700元、2250元、1800元和720元,累计赔偿限额分别为400万元、200万元、100万元和30万元,其对应的单笔事故赔偿限额分别为120万元、80万元、50万元和10万元。

和上海的不同,项目总设计师、广东和谐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简称医调委)王辉表示,“深圳版”医师责任险引入两类调整因子,即“执业范围调整因子”和“医师职称调整因子”,也就是说,医生保费会根据科室、职称进行调整。不同科室同一职称、同一职称不同科室的医生可能都有所不同。

医师责任险还能“约束”医生行为。王辉介绍,与机动车的保险相似,医师责任险在续保时会对保费进行动态调整。若该医生在上年度曾经出险,那保费将会上涨,“出险”越多,保费越贵。对于医疗事故频发的医生,保险公司将上报医师协会,考虑吊销医生的行医资格。

“这会让医生努力提升自身的医疗技术。因为如果一个医师长期出现医疗纠纷,会被认为医疗水平很可能存在问题。”赵江宁说。

医师责任险的还有一大特点是期内发生制。凡是在承保期内发生的医疗事故,即使患者在承保期后提出理赔,定责后医生也可获得赔付。不仅如此,“医师责任险”还首次推出院内追责理赔,即对于医疗机构已经赔付患方,按照医院管理规定要求追究医生执业责任时,医生可以通过投保的个人“医师责任险”获得5000-20000元的赔付。王辉说,若赔付金额不超过5000元,协调人员会采取快速理赔方式,医患双方签字后即可直接赔付。

值得注意的是,外地医生也可在深圳购买此险种,享受到相同的保险服务。

反应不一

险随人走,将会推动医生投入到多点执业的浪潮中。但不少人仍在观望

在医生职业生涯中,医学的复杂性和未知性始终存在,这意味着风险无处不在。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赵江宁说,医师责任险实施后,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它能为医生个人赔偿责任买单,减轻经济压力,免去一些后顾之忧,让医生更好地抢救疑难重症病人。更多人认为,医师责任险为多点执业医生加了道“护身符”。险随人走,将会推动医生投入到多点执业的浪潮中。

但并非所有人为医师责任险点赞。

数位三甲、社区医院的医生表示,他们目前仍持观望态度。他们的担心主要集中在:医师责任险的细则是否完善?调整因子和费率是否科学?保险公司的后续服务能否跟上?这包括理赔程序、医疗事故鉴定和确权,评鉴的公允性等因素。

众所周知,患者、医院和保险公司间关系复杂。珠江医院神经外科医师郭燕舞在接受采访时说,在医疗纠纷的“棋局”中,保险公司如果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会导致保险公司理赔程序繁杂,时间冗长等问题,最终矛盾仍会回到医患之间。

如何理清医疗纠纷事件中各方的责任,保证鉴定的公平性?王辉设计出第三方定责定损的方案。他介绍,“医师责任险”将由第三方来界定医患权责。一方面,患者可通过现有司法鉴定对医疗责任进行确权;另一方面,还可以邀请第三方组织为医患双方提供免费评鉴。

深圳医师协会执行会长王天星表示,保险经纪公司会设立专门评鉴医学和法学专家库,对于涉事医师相关利益方,在评鉴中要采取回避态度。他说,医学专家负责评判医疗纠纷中医师的责任,法律专家则敲定损害赔偿的总金额。他们打“配合战”,更为客观、公平。

王辉认为,第三方定责定损,既在医患间建立了“缓冲带”,又能通过第三方公平透明的鉴定,确保鉴定结果的客观性和公信力。

会买账吗?

发达国家已尝到医师责任险的“甜头”。但是,有业界人士却担忧,深圳版医师责任险可能会陷入“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

在发达国家,医师责任险不是新鲜事物,而是医师执业上岗前的必备条件。如今,世界各国医师责任险大致上可分为三种模式,即以美国为代表的自保型商业医责险,以英国为代表的互助型“医责险”和以日本为代表的行业组织投保型商业医责险。

在美国,医生购买“医责险”是法律规定的强制义务。保险公司根据医生专业、出现责任风险的几率大小等标准,将承保对象分为五类,并以此制定保险费率。若发生事故后会追责到医生个人,下一年保费也会相应增加。

英国的“医责险”则有两种不同的模式:第一种是政府投保型的商业保险;第二种是医师互助责任保险,由医师维权联合会、医师保护协会和国民医疗服务诉讼委员会三个机构提供。在日本,医师责任险主要由医学会为其会员医师提供。保险人为5家商业保险公司。

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医师责任险能有效控制医师执业风险,将医疗纠纷处理过程转移给第三方机构,让医生的工作变得更纯粹,更高效。

那深圳版医师责任险能否复制它们的成功,医生们会“买账”吗?

有业界人士担忧,医师责任险也许会陷入“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因为多年来,以医疗机构为主体的医疗责任险在市场上反应较为冷淡,常陷入“叫好不叫座”的尴尬。

根据医疗媒体“健康界”3月28日报道,2017年7月医库调研结果显示,超过七成的医院未给医生投保。

对于这种现象,广州一家三甲医院神经外科医生表示理解。“毕竟,医疗纠纷是小概念事件。而且哪怕是发生了,医生个人需负担费用也不到10%。”还有一间三甲医院管理层负责人认为,保险理赔程序繁杂、时间长、效率低,还不如把医生保费用于赔偿患者家属。

大型医院有能力控制风险,而社区医院则认为他们较少遇到医疗纠纷。广州市白云区永平街社区医疗中心内科医生赵敏(化名)表示,基层医院“钱袋子”不宽裕,且日常主要负责常见病、慢性病,需要进行高风险手术的情况并不多。因此,“医疗责任险”在基层医院推广颇有难度。

有意思的是,调查结果也显示,超过九成医生认为购买“医疗责任险”有必要。他们认为,购买医疗责任险能有效规避行医风险。

不管别人态度如何,赵江宁还是认为,在多点执业的时代浪潮下,给自己上一份保险,能让自己在行医过程中少些后顾之忧,多份保障。(记者 黄锦辉)

编辑:赵彦

关键词:深圳 首张医师责任险报单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