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高端访谈高端访谈

廖理纯:荒漠“锹王”

2018年04月17日 09:00 | 作者:罗韦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种树和做学问两不误

辞去公司的职务后,廖理纯的时间主要用来做两件事———种树和做学问。

熟悉廖理纯的朋友都说他学习能力强,学问多。“处处都有学问。”工作后,廖理纯也一直没有终止学习:对经济感兴趣,便读了经济学硕士;思考生命的意义,就念了哲学博士。

就连种树,廖理纯都要研究出门道来。2016年,还出版了《对抗荒漠化———反省我们的生态观》一书。

写这本书的直接原因是回击一些荒诞的生态观。一位朋友曾善意地劝廖理纯,“不要去沙漠种树了,沙漠也是很美丽的,不要去破坏沙漠好不好?”听了这话,廖理纯很震惊,“沙漠是自然界被破坏到极致的产物。沙漠没有什么所谓的美丽,而是何等的艰险!”

在这本书里,廖理纯结合自己种树的实践和体会,把植被与荒漠化的关系娓娓道来,还谈及种树的必要性,以及一些人对于绿化的误区,如“在草原种树是破坏草原?”“种树会抽干地下水?”“树带来风力降低而导致雾霾?”等等。他解释着种种这样的争论,呼吁大家建立正确的生态观。

多年来,搞科研出身的廖理纯种树也像做学问一样严谨——

“剪枝要从枝干根部剪,剪完抹把土保护树上的伤口。剪了枝的树木才容易往上长,而且存活率也高。”

“种樟子松树苗的坑得挖两锹宽,半米深,最多别超过60厘米的深度,树与树之间得留足5米距离,最少也得4米,不然等树苗长大了,会为了抢占养分而‘打架’。”

“土地盐碱含量高,不能采用滴灌技术,灌水车每次的浇水量要根据气温、天气进行调节。”

……

现在的廖理纯俨然成了育林治沙的生态专家,如何种植、如何养护,他都能总结得头头是道。在去往绿化基地的途中,他无数次向志愿者们讲述这些常识。

作为北京市政协委员,廖理纯多次提交的提案也与种树有关,持续为生态文明建设发声:2016年,提交了《北京加强山地造林,吸收雾霾中的PM2.5》的提案,建议测算北京可种植山地的面积,大力发展山区造林。2017年,提交了《用四季常青的树种替代冬天落叶树种》的提案,“这主要是因为北京冬天比较冷,很多树木到冬季叶子都落光了。而树叶可以起到降尘的作用,所以种植四季常青的树木更有利于城市的环保。”今年北京市政协全会上,则呼吁在风道建设中尽量减少对树木的破坏,建议“再次论证树木是否会影响北京空气的流通,如果一定要建设风道,也请将风道中的树木进行合理移栽”。

此外,廖理纯近年来提交的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关注的话题很宽泛,有“出国礼仪培训”“医师与教师应通过文明考试”“对多孩家庭实施减税”等等。

很多人与廖理纯从陌生人变成了朋友,不仅因为喜欢和他一起种树,还因为喜欢听他漫谈,谈历史聊电影讲中庸……

从2006年开始,廖理纯以一年出一本书的速度,推出了《强国之道》《兴农论》《国力方程》《佛旨正源》《当前经济解决之道》等12本书,内容涉及经济、佛学、农学、教育学等专业。

除了种树,廖理纯最大的爱好就是写作了,经常凌晨4点就开始写。

“写作可以把思想沉淀下来。”正是这种沉淀,让廖理纯在前行的路上,更多了一份坚定和执着。

传递志愿精神

廖理纯呼吁更多的志愿者植树治沙,直接目的是对抗日益严峻的荒漠化形势,更深远的愿望则是“绿化人心”。

有细心的人为廖理纯算过一笔账:每名绿化志愿者去一趟基地,吃住行等费用人均500元左右,相当于雇用当地农民的4-5倍,劳动量却不足后者1/4。

那么问题来了,有不少人曾问廖理纯,种树为什么不雇当地人,却要自掏腰包,包车包吃包住拉着大城市的志愿者去荒漠种树?他甚至被人误解做这件事是为了钱,为了名……

廖理纯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在他眼中,志愿者是“并肩作战的战友,志愿精神的接力人,正能量的传递者。”他希望每名志愿者都能在短短两天的体验过程中升华为传播志愿精神的“种子”,由此在各自岗位上带动更多的人为国家多做服务。

跟廖理纯一起种过树的人都知道他爱树。当他看到基地上的树苗长高,那种喜悦之情,就像父亲看着茁壮成长的孩子一般。

廖理纯也把这种爱传递给了志愿者们。

志愿者李晓娣就说为沙漠增加绿色,受益匪浅,“我在浑善达克沙地上种下了20棵树,也留下了我的思念和牵挂。”

这其实是很多志愿者的心声。

让廖理纯欣慰的还有,“有些孩子跟着父母来参加完种树活动后,回北京会主动捡垃圾,表现特别好。”

通过种树活动,廖理纯希望呼唤每个人心中的志愿精神与正能量。“志愿服务的奉献精神与奔赴远方修复生态两者的结合,形成了巨大精神磁场。这样一种精神力量,存在于许多人的心中。志愿绿化,提供了一个共振的平台,使一种纯净的精神得到升华。”

冬天虽然不能种树了,但“冬季不冬眠”,廖理纯依旧没有闲着,他组织了一些读书会、讲座,带动更多的人去理解志愿精神、奉献精神。

“我们每次种树回来都会分享感受。之前很多志愿者说不明白为什么我要种树,回来之后他们都理解了。”让人欣喜的是,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志愿者,有的因为种树增进了沟通,有的还因为种树而相知相识最后喜结连理。

这些志愿者来自各个领域,大多是廖理纯通过参加的社会活动中相识并动员来的。他的社会职务众多: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墨子学会副会长、北航经济管理学院MBA社会指导导师、北大中国金融研究中心证券研究员、北京绿化基金会副理事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2016年,北京市政协主席吉林还曾带领60多名市政协委员到他的绿化基地植树1000多棵。

作为公益践行者,廖理纯无私奉献、执着追求,获得了“北京市最美义工”“2014北京榜样”“第五届首都道德模范提名奖”“2016全国最美志愿者”等荣誉。这些荣誉在廖理纯看来,不是属于他个人的,是属于所有的种树志愿者的。

一直以来,廖理纯非常想做的一件事是———推动每位公民一生为国家种活100棵树。“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按照乔木25棵每亩的密度,我国将不会再有荒漠化土地。”

“如果此生能够将这个目标向前推动一点点,就是死而无憾。”廖理纯希望自己的儿女,志愿者的儿女……能够一代一代将志愿精神传递下去。

对此,廖理纯也是信心满满。

信心从哪里来?从廖理纯身边的志愿者那里。松布尔是浑善达克沙地的一位牧民,也是一位志愿者。他告诉廖理纯,他的一生都将献给治沙还绿,他的儿子阿木旦也将继承衣钵,世世代代守护祖国的绿洲……

编辑:位林惠

1 2

关键词:廖理纯 种树 志愿者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