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北京发文推动生态涵养区发展 到2020年建设、恢复湿地2000公顷以上
今年10月17日,航拍平谷区金海湖漫山遍野的红叶。平谷是全市生态涵养区7个区之一。
10月22日,房山坡峰岭,层林尽染。
10月22日,密云水库,水波荡漾。
昨日,北京《关于推动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对外发布,提出要持续加大投入力度,推动生态涵养区的发展,确保区域生态空间只增不减,到2020年建设和恢复湿地2000公顷以上。记者从北京市发改委了解到,在提高生态涵养区各区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的基础上,市级转移支付力度也将加大。
PM2.5年均浓度明显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按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北京生态涵养区包括门头沟区、平谷区、怀柔区、密云区、延庆区,以及昌平区和房山区的山区,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格局中西北部生态涵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北京的大氧吧,是保障首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区域。记者了解到,北京市生态涵养区土地面积11259.3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68%;2017年常住人口266.4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2.3%。
此前,北京市生态涵养区在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方面已经取得良好成效。2005年开始,北京实行城市功能分区,生态涵养区生态环境品质明显提升。通过持续实施百万亩造林绿化、京津风沙源治理、永定河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等重点工程,全面实施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全面落实河长制等,2017年生态涵养区7区PM2.5年均浓度除个别区外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多数处于50微克/立方米上下;森林覆盖率达到53.25%,比全市高10.25个百分点。
产业方面,目前7个区严把产业准入关,严格执行新增产业禁限目录,对不符合功能定位的企业坚决不予注册。生态涵养区地区生产总值继续保持平稳增长,2012-2017年,年均增速8.5%左右。
门头沟等7个区未来发展方向明确
《实施意见》明确,将统筹实施“两山三库五河”生态保护,系统推进“一城两带多园”绿色发展,走出一条特色化、品牌化、差异化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着力将生态涵养区建设成为展现北京美丽自然山水和历史文化的典范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区、宜居宜业宜游的绿色发展示范区。
其中,“两山”指北部燕山、西部西山,“三库”指密云水库、官厅水库、怀柔水库,“五河”指东部泃河、北部潮白河、中部北运河、西部永定河、西南部拒马河。“一城”指怀柔科学城,“两带”指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多园”指中关村科技园区生态涵养区各区分园、雁栖湖国际会都、2019年北京世园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2020年世界休闲大会等功能园区和绿色产业园区。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门头沟区要挖掘整合历史村落资源,提升京西古道品牌,推动文化旅游康养和户外运动产业发展。平谷区要以筹办2020年世界休闲大会为契机,推动特色休闲旅游产业发展。怀柔区要以怀柔科学城、雁栖湖国际会都建设为契机,推动绿色创新引领的高端科技文化发展。密云区要把保水作为首要责任,协同做好怀柔科学城建设,推动特色农业与旅游休闲产业融合发展。延庆区要抓住筹办2019年北京世园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历史机遇,推动冰雪运动和园艺产业发展。房山区(山区)要统筹历史文化和地质遗迹资源,推动国际旅游休闲产业发展。昌平区(山区)要统筹历史文化和生态农业资源,推动文化旅游和生态休闲产业发展。
焦点1 经费支持
安排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奖补资金
《实施意见》提出,将对生态涵养区加大市级投资支持力度,逐步扩大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支持生态涵养区建设项目的范围和比例,促进区域发展条件改善。
比如,加大对生态涵养区乡村旅游发展涉及的瓶颈道路、停车场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市级资金给予100%支持。房山区、昌平区山区的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和民生改善项目纳入生态涵养区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支持政策,园林绿化和乡镇道路建设市级资金支持比例提高到100%,污水处理骨干管网、供水设施、教育医疗设施建设市级资金支持比例提高到90%。
此外,根据《实施意见》,北京将调整完善现行基础设施运维和公共服务领域市级财政差异化支持政策,向生态涵养区倾斜。
北京安排生态涵养区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奖补资金,对生活垃圾处理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水平高的区优先给予补助。在现行市对区教育经费投入政策基础上,每年再新增安排生态涵养区每个区1亿元;对生态涵养区义务教育公用经费(生均日常定额部分)给予100%补助。提高生态涵养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补助标准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补助标准。利用好绩效成本预算改革成果,对生态涵养区社会办养老机构给予支持。
焦点2 基础设施
实现每个区有1所三级医院
《实施意见》提出,加大生态涵养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力度。对有利于增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功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要加快补短板、强弱项。其中,北京将推进市郊铁路网、浅山区公路环线规划建设,加强生态涵养区各区之间的空间联系;加快完善铁路、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等路网,进一步提高生态涵养区与中心城区、北京城市副中心之间的通达效率。
此外,还将推动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促进文化旅游发展。加强城市公共空间风貌设计,加大文化休闲设施、街道人性化设施等配置力度,率先在怀柔科学城、2019年北京世园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等功能园区构建智慧管理系统。
教育和医疗的建设也将加快,北京将支持生态涵养区各区通过共建、托管等方式,加强与中心城区优质学校合作,推进实现每个区有高等学校。通过新建、改扩建或支持现有医疗机构提升能力水平,实现每个区有1所三级医院。
焦点3 结对帮扶
平原区与生态涵养区7个区结对帮扶
根据《实施意见》,北京平原区将与生态涵养区结对。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结对协作有利于推动生态涵养区与其他区域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据介绍,结合各区财力和发展特征进一步优化调整结对关系后,确定建立东城区-怀柔区、西城区-门头沟区、朝阳区-密云区、海淀区-延庆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平谷区、丰台区-房山区(山区)、顺义区-昌平区(山区)结对关系,完善结对协作机制,培育壮大生态涵养区各区主导功能和产业。
北京将加大市级统筹力度,推动结对区制定结对协作框架,细化实化生态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领域具体工作方案,加强资源互补、共建共享。
此外,北京将建立跨区横向转移支付制度,结对区通过直接给予财政资金,或通过支持引导绿色产业项目落地等多种形式,带动生态涵养区经济社会发展。
其中,对门头沟区、平谷区、怀柔区、密云区、延庆区的支持规模每年不低于1亿元,对房山区(山区)、昌平区(山区)的支持规模每年不低于0.5亿元。
焦点4 人才储备
选派生态涵养区年轻干部挂职市级机关
《实施意见》提出,要进一步增强生态涵养区领导干部和专业人才配备,建立干部人才交流机制,选派市级机关专业人才到生态涵养区交流任职、挂职,开展其他区与生态涵养区干部交流任职、挂职工作。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要结合生态涵养区各区功能定位和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派熟悉生态保护、污染治理、绿色发展等方面工作的干部进入区级领导班子,优化提升班子的整体素质和功能结构。加大“人才京郊行”支持力度,积极鼓励和引导各类人才向生态涵养区及基层一线流动。
《实施意见》还提出,要加大干部培训力度,举办有关生态涵养区建设的专题班次和境外班次,局级干部进修班中设置生态文明建设专题,在学员选调上向生态涵养区局处级干部倾斜。选派生态涵养区优秀年轻干部到市级机关挂职,进一步拓宽视野,提升专业能力。
此外,研究完善在生态涵养区工作的交流干部交通、住宿等保障措施,大力推行职务与职级并行等制度。
焦点5 考评指标
生态涵养区考评项不包含GDP
《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减量发展、就业增收、城市服务、创新开放等6个方面21个考评指标,其中体现生态环保、资源能源节约的指标达到14个,占总指标数的67%,而2014年到2017年每年占比仅35%左右。记者了解到,实施方案明确不考评GDP。
《实施意见》提出,推动考评重点从经济增长等总量性经济指标向绿色发展质量和生态建设质量等高质量发展指标转变。健全完善考评指标体系,加强考评结果运用,将考评结果作为生态涵养区党政领导干部奖惩任免、市级财政转移支付额度分配、市级重大活动和重大项目落地选择的重要依据。
■ 对话
北京市发改委副巡视员王颖捷:
“不让保护生态环境的群众、企业吃亏”
新京报:生态涵养区在北京有什么重要作用?
王颖捷:生态涵养区占全市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格局中西北部生态涵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美丽的绿水青山,是首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是保障首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区域。
新京报:此次发布的《实施意见》有什么特点?
王颖捷:总体看,《实施意见》具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突出功能导向。围绕首都“四个中心”战略定位,突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主导功能,将保障首都生态安全作为主要任务,坚持加强保护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容量和质量,坚持绿色发展不断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二是突出实用管用。提出的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完善结对协作机制、加强干部人才保障、完善考评指标体系等五个方面16项政策都是实用管用的招,都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都要落到实处。
三是突出奖惩并举。既有市级财政转移支付,又有各区横向转移支付,激励政策和资金都充分给予了保障,在此基础上,又强调了投入与考评绩效挂钩,做得好的多给,做得不好的少给或不给,落实不力的、出现问题的还要问责追责,相当于给生态涵养区同时注打“强心针”和“预防针”,促其保持定力、落实定位。
新京报:守护好绿水青山是生态涵养区的头等大事,《实施意见》对生态保护提出了哪些要求?
王颖捷:此次发布的《实施意见》要求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和城市开发边界,按照“两线三区”进行规划建设管理,抑制开发建设的冲动和不顾条件的发展冲动,确保区域生态空间只增不减、土地开发强度只降不升。
此外,北京市级财政资金、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等政府资金继续加大投入。通过设立绿色发展基金、发行绿色债券等方式吸引社会广泛参与。
今后生态涵养区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推进高水平的生态涵养保护,全面推进各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逐步构建各区城区绿化隔离体系,继续实施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到2020年建设和恢复湿地3万亩以上。
新京报:怎样让生态涵养区的群众、企业“不吃亏、能受益”?
王颖捷:“不吃亏、能受益”就是“不让保护生态环境的吃亏”,保障好生态涵养区的基本权益和发展权益。
为了让看山人、护林员、保水员“不吃亏、能受益”,北京制定了很多生态保护补偿方面的政策,今年又出台了《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将通过动态调整机制让看山、护林、保水的人民群众实现绿岗就业增收。
为了让符合功能定位的企业“不吃亏、能受益”,北京对从事节能技改的企业给予每吨标准煤600元(工业企业)或800元(非工业企业)的市级补助。对从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产业的企业予以鼓励支持,在绿色金融等方面给予保障。
新京报:实现“宜居宜业宜游”绿色发展是此次《实施意见》提出的目标之一,未来将如何实现?
王颖捷:宜居宜业宜游正是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北京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重要基础。围绕首都“四个中心”战略定位,生态涵养区将进一步承接和补充绿色发展的功能和产业,提高发展质量。
通过持续实施的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生态涵养区的一般制造业、低小散乱企业等将加快退出,在建设用地和开发强度减量约束下,生态涵养区将腾笼换鸟,实现更加节约集约高效高质量的发展。比如,怀柔区疏解腾退一般制造业企业扩建101中学高中部,更好地服务怀柔科学城建设。
音声
专家:区级财政更自主 有利生态保护
此次《实施意见》明确,生态涵养区涉及的7个区区级财政将拥有更大自主权。在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主任研究员李忠看来,这一安排意义重大,“因为这样一来,区里获得的资金更多了,并且可以更自主地支持本区生态保护与发展工作。”
“此前,财政资金多是专项转移支付,例如明确拨付给矿山的款项只能用于矿山恢复。不过目前的财政资金分配以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款项划拨到区之后,该区可以根据实际状况分配财政拨款。例如,房山地区如果出现严重的水质问题,就可以集中资金对症‘治水’。”
政策制定过程中,如何保证绿色就业的农民不吃亏?对此李忠也有自己的看法。她认为,首先应给予资金上的支持,比如向保水员、护林员发放一定补助,让他们有持久固定的收入;其次应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生态产业,为生态涵养区的居民提供更多就业岗位。(采写/记者 李玉坤 摄影/记者 王贵彬)
编辑:曾珂
关键词:北京发文推动生态涵养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