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深·观察深·观察

创业“梗阻”的破解之道

2019年10月15日 10:30 | 作者:李元丽 崔吕萍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就业和创业侧重不同,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也有差异,没有绝对化的优劣,关键看自己更适合哪条路。但事实上创业的成功率并不高,因此不能盲目跟风。

企业内部的价值观和文化非常重要,企业自身需要专注、实干以及心怀梦想,在人才培养、创新培育上下足功夫,这两点是企业竞争力的源头。企业的人才培养也应该是复合型培养,有老中青帮带、有多工种融合、更有专业深度挖掘。

“创业还是就业?”不少人对这个问题纠结不已,在选择的博弈中裹足不前。大家的纠结点在于:如果选择创业,万一失败,那么年龄上不再具备优势,再择业局面就会变得很被动;如果选择就业,日复一日的机械工作不仅增加自己的惰性,而且将创业的心智消磨殆尽,创业的理想谈何再来?

面对创业与就业的两难局面,10月10日,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有事漫商量”小型双周座谈会展开了热议,我们听听来自企业声音。

加速器需要新动力

“现在有很多人都在讨论这个问题,那就是究竟应该平稳地上班度过一生,还是奋力一搏去创业呢?就自主创业而言,我先要了解创业中是否存在‘梗阻’的地方。”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叶氏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裁张知谦表示,就业和创业侧重不同,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也有差异,没有绝对化的优劣,关键看自己更适合哪条路。但事实上创业的成功率并不高,因此不能盲目跟风。

张知谦给出这样一组数据,近年来我国各类创业平台孵化器得到了井喷式发展,中国创业孵化发展报告2019的研究显示,2018年我国共有创孵机构11808家,孵化面积超过16875万平方米,就业人数超过了395万人,创孵机构在构建良好创新创业生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研究还显示,2018年我国在孵企业和团队就有62万个,当年上市挂牌的企业才有1565家,孵化成功率偏低,孵化器自身建设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孵化企业能力不足,影响了初创企业的发展速度、质量与成功率。

为何会出现孵化企业能力不足的情况?在张知谦看来,一是孵化器同质化比较严重,部分孵化器存在重规模、轻质量的问题,在招商建设服务方面领域,也陷入了一些同质化的竞争;二是部分孵化器追求在孵企业的数量,包括在选择入园企业,评估企业方面标准比较低,导致孵化质量不高;三是大部分孵化器的主要收入来源还是以租金、政府补贴以及一些相关的服务为主,导致孵化器盈利能力较弱,特别是一些众创空间的企业,主要依赖于政府的补贴进行运营,没有政府的补贴亏损就会较为严重。

如何破解创业过程中出现的“梗阻”呢?张知谦表示,从党建工作入手,让党组织成为政企沟通的桥梁,畅通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双向沟通渠道,建立服务和指导企业发展的有效工作机制,一方面帮助企业搞明白什么是高质量发展,通过政策梳理、政策解读,结合各地市发展规划,让企业家充分认识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另一方面帮助企业搞明白怎么样才能高质量的进行发展,通过与企业和企业家的接触,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技术研发、人才引进等方面的需求,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一些更好的动力。

为此,张知谦给出了自己的思考:一是对我国目前已经接近饱和的孵化器可以进行梳理,将同质化严重、孵化率不高的孵化器转型升级为加速器,更有利于满足高成长企业的发展需求,提升服务质量。企业加速器不仅是孵化器的延伸和发展,可以为经历了孵化之后的中小企业提供更大的研发和生产空间,完善技术创新和商务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加速助推;二是将条件成熟的商务楼宇转型打造成企业的加速器。我们可以以楼宇党建为引领,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建设楼宇公共服务平台,疏通中小企业与政府、金融机构、研发机构、人才、人事沟通的联系渠道,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定制化的服务,确保企业能够加速成长,促进科技企业做强做优。

新型政商关系需要创新

对于创业,来自杭州的鲁尔物联创始人CEO胡辉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了大家一个道理:创业不仅仅只是一种想法,而是需要付出实际行动去做的一件事。

胡辉告诉记者,很多人都问我,从德国回来为什么选择去杭州创业。我的回答是,第一杭州是我老家,第二杭州比较有活力。事实证明我们的选择没有错,虽然创业的过程比较艰辛。“我2014年回国,刚回来时候在杭州的凤凰创业园,从5个人的企业,到50个人的中小企业再到500人的企业,这一路上走来,在人员扩大的时候,从我们创业者自身来讲我们是有自豪感的,因为我们不只是对100个员工、500个员工负责,我们负责的甚至是1500个人甚至是2000个人;我们不仅仅是在对员工负责,我们同样对员工的家庭负责。因此,企业内部的价值观和文化非常重要,企业自身需要专注、实干以及心怀梦想,在人才培养、创新培育上下足功夫,这两点是企业竞争力的源头。企业的人才培养也应该是复合型培养,有老中青帮带、有多工种融合、更有专业深度挖掘等。”

在胡辉看来,就业是经济的“晴雨表”,近几年来,杭州人才净流入率一直位居全国榜首,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当地的经济极富活力。

以鲁尔物联为例,作为安全物联网行业内的一家领军企业,是国家急需突破形成标准的一个行业。公司不仅拥有多名国家特聘专家,还拥有众多相关领域的人才。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端人才的创新,也离不开中端人才、技师型人才的驱动。当下,国家对高端人才出台了非常优惠的政策,相较之下,针对中端、技师型人才的相关配套政策还不明确,希望国家能够出台相应的政策支持。让不同类型人才集聚在企业,企业活力强了,当地的就业和经济也就活了。

“鲁尔物联在创业过程中,得到了浙江省、市、区三级政府的一系列政策、资金的扶持,帮助企业快速成长壮大。”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胡辉也在不断的思考:政府除了给予政策、资金的支持,可以设计出一套管理、引导机制,我建议在一个产业背景下应该分行业,并且可以通过信息流的形式,让政府知道哪些优秀的企业可以做这个事情;同时,企业也有机会知道自己擅长的业务在当地区域是否有机会和舞台去展现实力、绽放光芒。

“这样大胆的政企互动,不仅是一种机制上的突破和创新,它或许可以突破资质上的枷锁和观念上的束缚。”胡辉最后说。

编辑:秦云

关键词:企业 创业 孵化器 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投资建议。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