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北京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实现由量到质的转变

——北京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 助力首都高质量发展专题座谈会”侧记

2020年01月13日 21:16 | 作者:刘彤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1月13日电(记者 刘彤)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公布,让北京这座既古老又现代的城市经历着一场全方位、高速度的转型升级“大考”。未来,北京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这不仅是摆在政府官员案头的一道“必答题”,也是生活在这座城市里各行各业人士思考的问题。

1月13日下午,北京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 助力首都高质量发展专题座谈会”举行。来自民建、致公党、妇联、青联、工商联、科协、台联、侨联、科技、经济、农业、教育、医药卫生界别委员和部分港澳委员、港澳台侨工作顾问等齐聚一堂,围绕议题,与会人士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现在请委员们发言,每人控制在五分钟以内。”会议主持人、北京市政协副主席林抚生的话音刚落,会场上立刻有十几位委员同时举起手来。显然,委员们都不想错过这个宝贵的机会。

科技界别的齐向东委员幸运地得到了第一个发言机会。“科技创新产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北京市要打造全国科创中心,既要做好选择题,又要应用题——扶持传统成熟产业还是未来新兴产业?这是要做好的选择题;把握住新兴产业进入复苏期的关键节点,是要做好的应用题。”齐向东表示,现在以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北京要紧抓机遇,继续集中力量发力大力扶持新兴产业。

“我们的新材料产业在国际学术领域发表的论文全球第一,国家科研经费支持新材料经费很多,但为什么 ‘卡脖子’技术依然还在新材料领域?”杨金龙委员说道,“北京在疏解非首都功能中转移了很多新材料产业,但是在转移过程中面临  ‘无序落地’的尴尬境地,导致既没有形成特色产业集群,也没有配套产业链,直接影响产业创新提升。”杨金龙认为,北京新材料产业研发力量强大,应该主动谋划,加强引领,编制京津冀新材料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在转移过程中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加强有序转移。

“我先给大家汇报个事情——”来自北汽集团的徐和谊委员一开口,就吸引了不少委员的目光,“大家知道吗?北京是全国新能源汽车最大的市场,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里也排第一位。”新能源汽车广阔的前景,让徐和谊再次肯定了一个观点,那就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对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促进北京绿色发展有重要意义。徐和谊认为,要通过科技创新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和模式双升级,加大对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的研发费用,进一步提高研发能力,鼓励企业在研发创新方面投入更多力量。同时还要强化流通环节支持,提升新能源汽车使用端的便利便捷性,给与更多流通使用环节的政策。

如果说,这几位是结合自身领域,从某一项高精尖产业提出思考观点,那么,会场上还有不少委员从北京的整体环境考量提出中肯建议——

在港澳台侨工作顾问毛大庆看来,北京除了要让高精尖产业落地北京,还要重视让尖端人才扎根北京,这在深化企业服务和人才理念上是一个概念;

特别邀请人士马志刚委员认为,雄安作为承接非首都功能的集中区,要建立和北京联通、联动的“科创走廊”。他认为,北京要发挥主导作用,把疏解的创新资源同沿线城市产业布局结合起来,聚焦在新一代信息产业、新材料等高精尖领域,推进协同发展;

孟卫东委员结合自身从事的文化领域表示,北京作为文化中心的定位,一定要重视文化氛围和文化环境的培养,尤其是对文化艺术行业的机构人员进行专业管理,提升行业自律约束。为此,他建议北京要建立国际性的文化艺术品交易承载区,有限扶持现有优质文化创业产业园,在专业平台渠道上聚集相关艺术家、设计师,培育具有孵化器功能的文化产业链;

“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快速,但是协同创新不足,还存在知识产权不足的问题”   “应着力打造高端服务业,涉及法律服务、会计审计服务等等,这很有必要”  “北京要具有全球视野,协同发展布局产业优化” ……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整场专题座谈会从两点半开始持续了两个多小时,而委员们依然不停地举手想要争取最后的发言机会。他们的履职热情感染着现场每一位与会人士,大家对北京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的信心更加坚定了。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