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万众一心战疫必胜>各地动态 各地动态

从湖南到湖北 逆行十日支援金银潭

2020年02月08日 11:10 | 作者:余湛奕 |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第三批支援湖北国家医疗队集结。 杨华峰 摄  


“今天是我来到武汉金银潭医院十天之后第一次休息。”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症血液净化护理人员殷俊7日告诉记者,“你打电话的时间对了”。

1月26日,接到国家卫健委调度医务人员去武汉护理危急重症患者的任务后,湘雅医院向重症医学科发出征集通知,并最终确定殷俊、张春艳等5名临床经验丰富的重症血液净化护理专家组成的医疗队,紧急赴鄂。

1月27日下午抵达武汉后,28日所有人立即投入紧张的临床医护工作。

“金银潭医院南楼5至7层是重症监护病房(ICU)。我是在收治比较严重患者的7层。每天的工作从程序和内容上来说,和原来在湘雅医院也差不太多。”殷俊说,“最大的区别就是身上的‘装备’”。

他向记者介绍说,重症监护室的护理人员由于必须长时间和重症患者在一起,所以防护服、口罩、帽子、鞋套一个都不能少,还有医院特殊配备的“新风系统”保驾护航。

“新风系统”是金银潭医院为重症监护室的护理人员配备的必要装备之一,虽然防护效果一流,但整个头套完全套住了脑袋,这给护理人员的行动和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

“很憋气,而且和别人说话要很大声喊才行。不然听不见。”殷俊说,尤其是到金银潭医院支援的医护人员来自全国各地,有许多不同地区的口音,这给相互交流带来了障碍。

记者问他,计算过这十天以来护理过多少位患者吗?殷俊沉默了一下,“没有算过。整个7层的ICU共有16张床位,每天都是满床的。我关心的只有病人的病情有没有好转。”

“有一位50多岁的男性患者送来ICU时,情况比较严重,还上了无创呼吸机。但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病情逐渐好转,之后就解除了重症监护,转到普通病房继续观察。之后再通过一些治疗,如果最后他的结果(核酸检测)转阴的话,就可以出院了。”说到这里,他的语气逐渐轻松起来,“一旦有患者从ICU转到普通病房,我都觉得很开心。”

在持续的疫情之下,全国各地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从春节奋战到元宵节,在持续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之余,医护人员都很注意自身的压力排解,只有自己健康,才能帮助更多的患者回归健康。

“经常给家里打电话报平安,但是不敢轻易和家人视频,怕控制不住想流泪。”殷俊说,工作之余和同来金银潭医院的其他4位同事在微信群里互相鼓励,互相开导、打气,偶尔说一点小笑话,分享一点患者病情好转的喜悦,以缓解心情,纾解压力。

与殷俊一起从湘雅医院来金银潭医院的张春燕,这十天都奋战在殷俊楼下的6层ICU。

“医院通知要组护理专家医疗队来武汉支援时,我立刻报名了。因为我是党员。”下午四点,刚刚下班回到酒店的张春燕语气略显疲惫。

她告诉记者,6层ICU共有26个床位,每天基本也都是“满员”状态。和她一起的6位护理人员,平均每人要照顾4至5位重症患者。

“刚开始来的时候,因为要熟悉环境和流程,每天持续工作11小时。”她说,“现在好一点,但一个班也要7小时左右。”

为了节约防护服和医疗用品,张春燕和其他护理人员都尽可能地在穿上防护服之后的7个小时工作时间之内不脱下——这就意味着她们要坚持7个小时不喝水、不吃饭,也不去厕所,因为一旦走出门,防护服必须要更新。

“很热。”在这个武汉的冬天里,张春燕用“很热”来形容每天的工作情况。

“有一次,我连着做了两台‘持续血液净化’,加起来两个多小时。做完之后,全身都汗透了,但防护服又密不透风,汗就顺着袖子一直流到我的手套里,手上黏糊糊的。”她说。

张春燕是位“90后”。对于她在疫情暴发后,报名来武汉支援的事,家人是支持的,只是每天都要打电话叮嘱她,一定要做好防护、注意自己的安全。

“昨天和家里通话,孩子问爸爸,妈妈什么时候回来?”说到自己年幼的女儿,电话里传来张春燕有些哽咽的声音。

“但我还不想走。”停顿了一下,她说。


编辑:王慧文

关键词:医院 支援 护理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