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要闻

画里的重症隔离病房

2020年03月18日 13:40 | 作者:付振强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18日电(记者 付振强)2月7日晚,专门收治轻症病人的武昌方舱医院收到1000本心理援助手册。大约在同一时间,350公里之外的长沙,中南大学湖南湘雅二医院已确定好增援武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派遣的第三支医疗队伍名单。

这本名叫《走进方舱》(第一版)的小册子,正是由这家医院编制,并在一周后迎来版本“升级”:《走进方舱》更名为《走出方舱》,寓意疫情阻击战必将取得胜利的美好希望。与此同时,原来的单行本一分为二,诞生了《走出方舱(医护版)》和《走出方舱(病友版)》两个版本。

image001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主编的心理援助手册《走进方舱》广受一线人员好评。该手册封面及插画由廖佳颖绘制。


几天前,最后49名患者从武汉市洪山体育馆改建而成的武昌方舱医院走出,这个“最早开舱,最晚休舱”的方舱医院“关门大吉”。至此,武汉市全部16家方舱医院结束历史使命,皆告休舱。更名后的小册子让“走出方舱”的愿望成为现实,那些曾不幸罹染新型冠状病毒的出舱患者怎么也不曾想到,当他们第一天拿到册子用来缓解或多或少出现的恐慌、不安、焦虑等情绪问题时,为手册绘制插图和封面的“90后”女护师廖佳颖,就出现在中南大学湖南湘雅二医院派遣的第三支医疗队伍名单中。

image003

△2月8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130名医护人员出发武汉。


7号车厢的平板电脑

爱好画画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肾内科护师廖佳颖,在去武汉之前专门在包里塞了一部平板电脑。平日里,她常常用画笔给病人表达临床问题,通过绘画传递健康教育和病人护理方面的小常识。赴武汉开展重症新冠肺炎病人的救治工作,意味着工作强度地加大,平板电脑是她工作之余唯一可以绘画用的工具。

2月8日下午3点53分,G580次列车驶离长沙南站。30名医生和包括廖佳颖在内的100名护士整齐出现在列车的7号车厢。这130人,是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增援武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派遣的第三支医疗队伍,也是该院在应对国家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一次性派出规模最大的医疗队。廖佳颖在前一天主动提请了战书。

出发这天正好是元宵节,在这个本应万家灯火的传统佳节,廖佳颖出发赶往武汉。“短暂的别离是为了全国人民更好的团聚,危难当头,要做一个坚定的逆行者。” 因害怕父母担心,她在报名前甚至都没有告知父母实情。

17点38分,廖佳颖所在的医疗队抵达“武汉站”。全员带着所有行李和100余箱防护物资,将要去到此行最终的目的地——武汉同济医院中法院区。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他们将在那里开展重症新冠肺炎病人的救治工作。出发的整个过程,廖佳颖都在“真听、真看、真感受”中,把场景“搬”到了画上。

image005

△廖佳颖用画笔将130名医护人员出发前的故事记录了下来。


她在画中配文:“当大家告别了亲爱的家人和同事,提着行李箱踏上这条没有硝烟的逆行路,就把130个人的命运绑在了一起。”“我们说好130人整整齐齐地来,一个都不能少的整整齐齐回家。”

廖佳颖说,当为《走进方舱》《走出方舱》等心理读物绘制插画时,她就已经下定决心要到一线去了。《走出方舱》共分为三大部分,除了致方舱病友的一封信,还详细介绍了病人到方舱后可能会出现的常见心理反应,并给出解决办法。例如过度焦虑了,该怎么办?被隔离之后,如何守住心理防线?……手册是在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支持下,由湖南省精神医学中心,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心理救援分会,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援鄂医疗队,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联合编写的,印发后广受医护人员和患者好评。

这是一项紧急且事关重大的任务。手册等系列科普丛书不仅要为方舱医院的住院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一本通俗易懂的心理援助“指南”,还要针对住院患者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同时作为现场医护人员开展心理援助工作的技术支持。廖佳颖承担着插画配图,纸质版印发前一晚,她和医院精神科李卫晖副教授、主治医生张丽等同事彻夜创作,仅用一个晚上时间即顺利完成全部编写、校对工作。

“按耐不住了!”是廖佳颖去武汉的初衷。“按耐不住”的除了想用画笔记录下一线的“战疫时光”,更重要的是职责所系,想亲手为患者做点儿什么。她坦言虽然前往武汉的决定没有第一时间告知父母,但她的父亲是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要有责任、有担当,有危险要冲到最前面去。”此番话,无疑为廖佳颖的“自作主张”按下了“赞成键”。

自踏入武汉站的那一刻起,廖佳颖的画里画外,皆成了一线战场。


“你见过最闪亮的星星吗?”

在武汉的这段日子里,一向快人快语的廖佳颖,言行开始变得“缓慢起来”。她自己想说的,都在画里。

这是廖佳颖从业以来没有经历过的场面:从病区进入到隔离病房内,首先要穿好防护服,然后再加上一层隔离衣,大家相互帮助系背带,两人互相查看鞋套是否密闭。全副武装,所有的地方都不能开放空调,在四小时的值班时间内不能喝水,就连说话、走路都要比日常工作时放慢频率。她把这一幕画在了作品里:

image007

△廖佳颖绘制的从病区进入到隔离病房内等场景。


“我们把小伙伴当成自己的镜子,互相仔细检查防护装备才有信心上战场”

“我们把小伙伴当成我们的手足,互相帮助才不会饿着渴着”

“我们把小伙伴当成我们的掌中宝,互相分享新的知识经验发挥团队的智慧”

……

廖佳颖在医院的业务能力一直被认可,毕竟93年出生的她已经取得了全国卫生专业技术中初级资格证书。在疫情出现初期,她积极备战,认真学习新冠肺炎防治知识,并严格练习隔离和护理新冠肺炎的临床技能。在她所在的医疗队到达武汉的次日凌晨,由骨科室临时改造的病房就开始了全面收治危重症患者。

image009

△廖佳颖用画笔“幽默的”记录下自己的抗疫时光。


救治工作已“开局”,绘画时间被“缩减”。廖佳颖说,此行的目的很明确,首先尽最大努力救治急危重症患者,其次保证自己不被感染,最后才是创作出一些自己想要表达的作品。在病房内不能携带手机,她便在保证好自身休息,确保好免疫力和抵抗力后,回酒店后再把一天的内容用画笔记录下来,这是她自己进行解压调适的惯用方式。

image011

△廖佳颖画笔下的同事。


“穿着防护服让自己很有安全感”“一个人在酒店休息的时候,感觉还是很好的。” 廖佳颖性格比较乐观,平时除了治疗外,还要照顾患者的生活起居,病人每隔十分钟就会按一个“呼叫铃”。她说自己很喜欢同病房里的患者“拉家常”,其中一位 “娭毑”(湖南当地方言,指对老年妇女的尊称,也有地区对祖母也称娭毑)还曾试图教她说武汉话,她笑言自己一句没有学会。“感觉和我们湖南话差不多嘛!”

廖佳颖很享受每天从医院乘坐大巴回酒店的这段时间。闭上眼睛,想想一天工作中所见所闻、所想所感,思考着怎么把这些真实的故事通过画笔呈现。就连她每天吃完早餐后路过的酒店门口,有两条同事们自己安置的“出口”和“入口”的“消毒纸盒”都被画了下来。

“我们住在同一个酒店,朝夕相处,友谊深厚,共同抗疫。献给所有驰援武汉的医疗队,也包括我自己。”廖佳颖将自己在酒店休息这段日子创作的作品,以自己喜爱的一部影视剧为主题——取名“友爱公寓”。image013

△廖佳颖用画笔记录自己和医疗队队员们在酒店隔离的日子。


白天,廖佳颖用专业技能治愈着患者,晚上,她用画笔“治愈”着自己。她说自己以前的工作只是救助,现在还要注重安抚患者。由于她所在的小组是为重症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病人在病床上的痛苦和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坚强让自己很感动。

image015

△廖佳颖连夜为保洁阿姨专属定制的脱防护装备的流程图,这份特别的流程图贴在隔离通道内队员所用的文字流程图边。


有一批病人治愈出院的那天,廖佳颖开心到哭了。出院前的患者拿着医护人员送的“康复鲜花”,邀请她和同事们一起合照,在坐上离开医院的车时,还在不停地向医护人员致谢。这些花是云南省人民政府送给医护人员的“三八节”礼物,花里还有一张小卡片:“我们没法帮你们上前线,但我们想把春天送给你们”。廖佳颖和同事们把花转送给了患者。“患者们拿到花都开心的像个小姑娘!”她说看到病人出院后喜极而泣的场景,内心特别感动和自豪。

image017

△廖佳颖用画笔记录下“康复鲜花”的故事。


“都说星星是最闪亮的,那是因为没有看过护士的眼睛。你听过这句话吗?”廖佳颖在电话那头反问记者。患者不知道,防护服背后的面容,他们能看到的永远是一双双充满笑意的眼睛,廖佳颖在画里写道:希望我们能像“大白”一样温暖你。这一场站疫中她对未来有了更多思考:希望患者康复后在接下来的日子中好好地生活,用她的话就是“该吃吃该喝喝,啥事儿别往心里搁”;希望能有更加和谐的医患关系,因为每一方都不容易;希望疫情过后加强对医务人员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疏导;希望更多的人能学医……

image019

△廖佳颖创作的作品。


“画画虽然耗费时间,但素材是最可贵的,用绘画表达出来很值得。如果是在家中就化成油画了!”廖佳颖说以后希望自己能合理把控绘画的时间,多丰富自己的生活。“说归说,如果长时间不让我画画,还是会手痒的。”(完)

编辑:付振强

关键词:廖佳 佳颖 医院 患者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