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生态中国>要闻 要闻

传承耕育伦理道德、弘扬中华耕育文化与耕育文明

2020年05月11日 10:17 | 来源:中国生态产业网
分享到: 

耕育伦理道德(下称伦德)是耕育伦理和耕育道德的合称,耕育伦德是在中华农耕伦德精粹的基础上,与生态伦德、耕育文化、耕育文明综合集成的优秀活态体系,也是中华伦德的传承与创新。耕育伦理道德核心理念:善良真诚、互敬互爱、天地人和、修身保节。

传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本。耕育体系融合了劳育、美育等学科,其核心理念:回望农耕、耕读新传、生态保育、文化伦德。耕育伦德是涉及农业、文化、饮食伦理道德等诸多交叉领域,耕育伦德与耕育文化、耕育文明、耕育农业、耕育农法、耕育田园、耕育技艺、耕育康养、耕育美膳、耕育品牌共同形成耕育体系大家庭。

1

一、 中华耕育伦德发展历程

1、 中华民族自古的伦德传统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自己的伦德体系,只是它的表述方式有自己的特色。早在先秦时代就有了明白的表达,即“人伦之理”。汉代开设的“大学”“小学”教育,虽然是按适学年龄划分教育阶段,但就其教育内容和宗旨来说,它不仅是祖传的伦德礼仪教育之学,而且作为“治国理政和育人之道”就是学习并践行伦德、道德、礼仪的伦德学或品德学。

所谓人伦主要就是指家庭、家族成员之间的血缘辈分、亲疏、位次关系或顺序。“人伦之理和为人之道”,就是中国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伦德学或道德,宋明时期的伦德之学已成熟为独特的中国哲学。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宋明思想家们尤其强调知行合一的修德功夫。正如《大学》所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与齐家、治国、平天下结合起来,强调修身是本。修身是一个自化的过程。在中国传统道德修养论中,这个“自化”过程就是主体自己改变自己、提高自己的过程。如自知、自思、自省、自信、自立、自律等。这正是中国传统道德修养的特点。

2、 中国耕育伦德发展与内涵

按照伦理的风俗、习惯含义,耕育伦德强调人与自然和谐,面对经济和社会层面上农林牧副渔、环境、康养、餐饮、食品等相关方面,追求公平合理、责任共担,加强全社会自觉行为和规范,谨慎创新有关的伦德问题。

中国道德文明发展几千年,不论甲骨金文、竹木字刻,还是经史子集、官府文书,都记载着许多伦德理念、道德规范、圣人箴言和德行事迹。其中凝结着丰富的道德生活体验,记载着民间活动和各界杰出人士的事迹。有许多有价值的道德建设思想,是我们今天仍然需要借鉴的。

中国传统道德建设经验很多,其中有一条重要的可以说是基本的经验,即社会道德价值导向规范化、制度化。道德反映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伦德秩序和民族精神,表现为向善的理想、愿望和要求。

2

3、 中国伦德文化观念是对人类文明史贡献

从文化价值来看,中国人奉行天地人的整体取向。中国传统和中国文化基因是伦德一体、伦理优先。伦理是实体,道德是主体,伦理是精神的家园,道德是精神的归宿。

中国文化是以尚德为主的道德文化,中国文化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史上屹立于世界文明之林,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它缔造并且与时俱进地推进了伦德一体、伦理优先的精神哲学形态,它既是中国形态,也是中国文明对人类文明的独特贡献。以耕牧渔樵为代表的农耕文明是千百年来中华各民族生产生活的实践总结,是华夏儿女以不同形式延续下来的精华浓缩并传承至今的一种文化形态,农耕文明所蕴含的精华思想和文化品格都是十分优秀的,例如培养和孕育出爱国团结、独立和平、集体至上、尊老爱幼、勤劳勇敢、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生态消费等文化传统和核心价值理念,值得充分肯定和借鉴。

二、 耕育伦德保护传承的必要性

1、 伦德观念是社会关系的基石

有无伦德观念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一个缺乏道德力量支撑的国家,绝不可能成为强大的、受人尊敬的国家。没有伦德观念的民族,没有资格生活在这个时代。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基石,是人际和谐的基础。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出的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以及很多理念,与人为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至今仍然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中国是有着悠久文明的国家,中华民族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中华文明根系靠伦德来维系,每个中国人心底所蕴藏的道德意愿和道德情感,是维护社会秩序最广泛、最深厚、最根本的文化土壤。

2、 耕育伦德可以维系社会公俗良序

耕育伦德体现在历代仁人志士公而忘私,忠于国家社稷的爱国精神,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这些这既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长兴不衰,缔造辉煌的重要基因。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孙子兵法》中要求军中将领必须具有“智、信、仁、勇、严”的品德。孙思邈说“大医精诚”,要求医者既要有精湛医术,又要有高尚品德,耕育伦德对当前职业道德建设的借鉴。

3

“家和万事兴”与“治国先齐家”,中华伦德历来重视家庭伦德关系的和谐有序,强调个人在家庭、社会等人伦关系中应尽的道德义务,体现的人伦精神和博大情怀。家庭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单元,其稳定和谐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家庭伦德是人们在调节家庭关系和行为应遵循的道德准则。要大力倡导孝敬老人、关爱子女、夫妻和睦、礼让宽容、勤俭持家、邻里友善等美德,使优秀耕育伦德精神得到传承与弘扬。

3、 耕育伦德吸收消化融合了古今中外的伦德经验

从古到今、从中到外,人类的伦德为社会的文明进步、个体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依据。中国现代社会的伦德具有信仰、信念、情感和意志。如何承载中国与世界道德文化的现代性经验,建构中国特色新伦德观,是当代耕育伦德的使命。建立中国耕育伦德话语体系和公共伦德体系。

中国的伦德理念传统具有深远的历史感和连贯性。“打造中国耕育伦德话语体系”关乎全球伦德体系中耕育伦德的自主性和话语权;强调话语的自主自律不能自恋或封闭。必须宽广的胸怀和视野,融合创新和独立发展并重。欧美文明更崇尚法制秩序和宗教信仰,中国传统社会则更重视基于凡俗礼仪的道德文化。伦德在中国漫长的社会文明中占据着中心地位,在我们现代社会转型的今天,发扬传统道德文化的原有优势,也要借鉴古今中外的历史经验。克服我们传统道德文化的自身缺陷,强化社会法制秩序和现代信念体系建设。

三、 耕育伦德保护传承的紧迫性

1、 耕育伦德体系亟待保护和提升

耕育伦德意识框架初步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在二十一世纪初逐步成熟和完善的意识形态体系,旨在思考与生态、农业和食品、健康及生产相关的道德信念、价值观、伦德教育问题,和耕育生态、耕育文化和耕育文明合成为伦德决策工具,帮助政府、企业和社会大众审慎考虑决策和社会行为。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以及生态建设、健康产业、乡村振兴战略和食品安全等事业的推进,耕育伦德也成为中华文化和耕育伦德影响世界的标识。

2、 耕育文化的精髓是尚“德”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华传统文化是伦德型文化,关注个人修身,强调整体至上,主张用道德协调群体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实现中国传统耕育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建设富强国家、公平社会和美好中国,道德建设应放在重要位置。挖掘传统,尊重自然、继承精华,创新发展。

中国文化的精髓是尚“德”。以德为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和精髓。对人才,要求德才兼备;对生活,不忘忠厚传家;中国传统文化中,不论是修身、修心,还是养性、尚法,无不以道德水准作为人与事的首要判断标准,形成中国人,特别是中国知识分子明是非、知廉耻、重名节、识大体的处世哲学和思想基础。

弘扬耕育文化,传承耕育伦德,着力培育公民伦德。作为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类道德精神,要求人们在考虑自身利益时,首先要考虑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要关心爱护他人、同情帮助他人,互爱互敬,待人以诚,施人以惠,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道德智慧。

3、 耕育伦德与耕育文化一脉相承

文化强,则中国强,中国传统文化面临传承与现代转换问题,耕育文化是在传承和融合、创新中发展,建立自我认知的“勤劳,聪明,勇敢,善良”文化。正直宽容、团结友善美德与我们现代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善待他人,谦恭庄重、宽厚和气、互助友爱,善待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地球,与天地万物和谐共生,培育现代社会的新型人际关系,以及同情弱者、扶危济困的社会心态。

耕育文明、耕育文化传统精粹基因组成了中国文化的国家符号。中国传统文化是以人为基础。求得自重、自尊,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这是最值得推广的部分。对“人”的尊重和理解,经得起所有人的考问和认同。世界上人人平等,尊重自然、顺应环境;我为人人、人人为我;重建人类互敬互爱、互信互助,这也是耕育文化坚持不变的信念。

4、 耕育伦德是农耕伦德、农业伦德的发展与提升

随着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化、城镇化、现代社会的转变,面对健康、教育、饮食等问题,耕育伦德借鉴古今中外农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生态保育与价值观念,建立农业生态保护、食品安全的伦德保障系统,实现农业生态、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农业伦德是生态保育理念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创新实践,减少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的非理性行为,以维系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关系,促进农业生态和谐发展。提升我国生态伦德在国际上的学科话语权和影响力,讲好我国耕育伦德的千年故事。加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中的生态伦德问题,为我国的乡村振兴和文化振兴服务。

四、 传承中华传统耕育道德的现实意义

1、 中华传统耕育道德历史悠久

中国上古文化始于炎黄,中国伦德的优秀传统,主要有爱国主义、人格价值、人际和谐、社会责任四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这些传统文化中伦德观念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耕育伦德规范中独特的修身正己之道、和睦治家之道和治国安邦之道,不仅是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的深层设计,也是保障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继承中国耕育伦德之中精华,耕育伦德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

中国耕育伦德影响世界、改造社会、教育人民的实践,可以指导人生、社会乃至整个世界的发展。现代和谐社会不仅富于效率、维护公平,更应当是引人向善、促进道德进步。追求身心和谐、人际和谐、政令和谐、天人和谐、社会和谐的耕育伦德精神。

2、 耕育耕育伦德与社会公德培育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社会公德涵盖了社会公共生活中个人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众多层面。公民应遵循的道德原则和规范,不仅有与自身相关的利害问题,也涉及公共生活领域乃至整个社会利益。开展公民道德规范教育,增强社会公德的发育和公民意识,培养公民主人翁精神,影响到社会的繁荣和谐、公平和正义问题。

3、 耕育伦德促进民众生活幸福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既能够保持民族团结统一局面,又能够不断融合外来民族、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就是因为中国传统社会秉持“和而不同”、“不同而一”的价值理念。中国耕育伦德文化关系到人生荣辱观,获得的是道德智慧。这种道德智慧可以让人们活得更有尊严,帮助人们化解人生的烦恼、实现事业的成功和家庭的幸福。

4、 耕育伦德具有先天性的生态伦德发展理念

中华传统思想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天(自然)的运动和人的活动都有一定的规律。在不违背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争取人与大自然的协调一致,保护地球母亲、保护大自然和生态环境,减少或者避免自然天灾人祸,造福于人类自身。

五、 传承耕育伦德、促进道德教育、建设和谐社会

1、 耕育伦德教育是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

人类社会的发展告诉我们,和谐社会不能忽视伦德教育。构筑伦德教育的完整体系,要办好教育,使人伦关系得到协调,稳定人心,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中国的传统道德教育从来都是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因此取得了良好效果。今天,我们所进行的道德教育也应该是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一个人的道德品格主要取决于家庭,而生存和发展的技能主要从社会获得。道德教育是家庭的重大责任。古今中外,各国都很重视家庭在个人道德形成中的作用,但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却有很大的差别。以人伦为基础,以情感情理为法则处理家庭人际关系的中国人以血缘关系为基本坐标,靠他人存在确立自我存在,重视个体与家庭其他成员的关系,离开了这种关系,自我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振兴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先进国家之林,为此,就必须弘扬我们民族道德精神,传承我们民族博大精深的耕育伦德文化,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新的曙光。

2、 伦德教育促进社会和谐人们幸福

中国耕育伦德理念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博大精深。弘扬优秀的伦德文化,借鉴传统的道德教育,对于加强当前的伦德教育,促进社会和谐、生态和谐、人类和谐,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个社会的优良风俗是这个社会的时代精神,风俗习惯的文明变迁,离不开教育。教育不仅是理智理性的知识教育,更是一种实践理性的生活教育。这种生活教育贯穿于日常生活的每一个方面,成为稳定的性格特征与行为方式。中国耕育伦德理念以培育人的身心和谐、国家的政民和谐、世界和谐环境。重视道德教育,弘扬优秀的伦德文化,通过制度建设,强化国民的律己意识,推动国际国内社会和谐的建设。(作者孙建系联合国工发组织全球科技创新专家委员会执行主席)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