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王玉玊:《黑色校规》在压抑与反抗的对立之外

2020年06月05日 15:22 | 作者:王玉玊 |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分享到: 

作者:王玉玊

由菅原伸太郎执导、此元和津也编剧的电影《黑色校规》,及其同名先导电视连续剧、网络番外篇都相继在2019年上映/播出,在豆瓣上分别得到了6.4、7.6和8.4的评分。尽管电影本身反响平平,但先导剧及其番外却意外地颇受好评。

《黑色校规》延续了此元和津也在《濑户内海》中已经出色呈现的“脱力系”风格,以密集而散漫的对话串联起一系列微不足道的小小反抗,将那一点点似有似无的愤怒,埋藏在兼具生活感、荒诞感的灰色幽默之中。该剧用最单纯的少年形象诠释了最暧昧难明的压抑,配合成熟而略带风格化的视觉呈现,为观众营造了一次出色的观看体验。

《黑色校规》的故事开始于一条看起来并不过分的校规:学校禁止染发,天生发色不是黑色的学生需要开具相应证明。有着一头漂亮栗色长发的希央由于没有幼年照片、无法开具发色证明又不愿将头发染黑被禁止入校,并因此造成到校时间的大量缺失,面临留级甚至退学的危险。希央的同班同学、男主人公创乐对她暗生情愫,希望能与其一同上学、一起毕业,因此发起抗议行动、想要修改校规。一系列的抗议行动描绘出了一幅真实的学校众生相——仗势欺人、用校规作威作福的男老师,恪守校规、死板不知变通的女老师,同情希央、但无能为力的班主任,以及只考虑学校利益、不为学生担风险的校长,还有霸凌同学的学生会副会长,敢怒不敢言、渐渐将规定视为理所当然的学生们……其实真正出了问题的并不是校规本身,而是学校里把一切责任推给校规的人——他们不会在乎活生生的同学,不肯给予学生真正的理解、同情和帮助。

《黑色校规》并不是一个标准的校园反叛故事,故事核心也不是与成人社会的简单对立,也没有重复那个已经被讲过无数遍的少年乌托邦。剧中人物从来都不是什么一腔热血、勇往无前的少年:他们权衡利弊、瞻前顾后;他们心里有愤怒,却也习惯了忍耐;他们看得见不公,却也算得清风险。在终极对峙中,小跟班七浦鼓起勇气反抗了自己一直追随的副会长道郎,班主任像个真正的剑道家一样勇敢地对学生出手相助,口吃的东在全校师生面前用rap唱出了自己的心声,创乐完成了自己的恋爱告白……每个参与的人似乎都熠熠生辉。

但迫使校长撤销对希央退学处分的,却并不是众人义无反顾的抗议,而是一段教师施暴视频——校长怕影响学校声誉而做出了让步。在这里,战胜规则暴力的是暴力本身,赎回希央正当权利的是绝对的利益交换,再没有什么比这更不像是正义反抗的了。但那些行动起来的学生们依旧在思考、抉择,他们将平凡青春岁月中并不充裕的勇气,用在了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上。他们还可以愤怒,还能够辨别出对错,还没学会心安理得地接受压迫。如果这些可以对他们成年之后的行为有所影响,又何尝不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呢?

《黑色校规》总在模仿那些明确而经典的反抗行为,但这些模仿又总是滑向一种暧昧的戏仿,结果往往是对反抗本身的否定,并呈现出明确而清醒的感伤情绪。不过总体而言,《黑色校规》找准了自己的叙事位置,放弃了正统反抗叙事中的崇高激情,而将镜头对准了渺小却勇敢的平凡高中生。对于这些学生和生活在当下的人们来说,真正需要的或许并不是勇气,而是善良。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编辑:董雨吉

关键词:黑色校规 反抗 学生 王玉玊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