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财·知道财·知道

中药治穷根光伏驱贫困金融暖人心

——2020年这些脱贫攻坚故事赋予我们力量

2020年06月09日 10:03 | 作者:崔吕萍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目前,全国还有52个贫困县未摘帽、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虽然同过去相比总量不大,但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我们要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5月23日上午,北京铁道大厦,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经济界委员时,习近平总书记拿出这样一份任务清单。

到2020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是我们党对人民、对历史的郑重承诺。截至目前,2020年行将过半,又有哪些脱贫攻坚故事,值得我们关注?

种下中草药,拔掉贫穷根

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国中草药资源第二大省区,有药用植物5996种、药用动物798种、海洋药用生物294种,中药资源总数达到了7088种。

一方水土能不能养得了一方人,关键看产业。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过程中,广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为贫困群众实现稳定持续脱贫奠定了坚实基础。

6月1日,在南宁市宾阳县万润本草中药饮片厂旗下三丰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来自宾阳县大桥镇茶灶村的村民吴应义正与工友一同在传送带上熟练地挑拣着郁金切片。

“我是2018年到公司上班,干了1年就脱贫了,外债也还得差不多了。”吴应义原本与丈夫外出打工,但是因丈夫突发疾病,欠下了不少债务,家庭陷入了贫困。

丈夫身体不好,自己又不能外出打工,如何挣钱养家还债?当吴应义为生计而烦恼时,当地党委政府伸出了援手,推荐她进入到三丰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上班。“现在一个月工资差不多有3000元,收入有保障,我们的生活也逐渐改善了,真的非常感谢党和政府还有公司的帮助。”吴应义这样说。

据万润本草中药饮片厂总经理欧支涛介绍:“在广西中医药管理局的支持和帮助下,我们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积极推广中草药在当地种植发展的同时,注重对贫困户的帮扶,为贫困种植户免费提供中药材种子、化肥等材料,优先聘用贫困户到公司上班,目前公司帮扶的种植户共有13户,聘用贫困户6人。”

像万润本草中药饮片厂这样,在广西中医药管理局的助推下通过发展中药材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的地方和企业,遍布八桂大地:贺州市富川县广西锦木仁和中草药材种植有限公司,吸纳了包括当地20多户贫困户在内的农户共同种植天冬、岗梅、两面针等6个中药品种;贺州市平桂区在鹅塘镇丹村组织当地20多户农户成立金花茶种植协会,种植了600余亩金花茶,让村民收入明显增加:柳州市融安县采取“以奖代补”方式鼓励、扶持发展青蒿种植项目,农户户均产值达6687元,直接帮助665户贫困户人均增加纯收入618元。

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据本报记者了解,近年来,为进一步发挥广西中药资源优势,发展现代中药材产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助推产业扶贫,广西中医药管理局打出了“组合拳”,比如:广西中医药管理局会同农业农村厅等七部门遴选建设了25家示范基地,涉及资源县、富川县、靖西市等11个贫困县(市、区),直接带动4200户贫困户;会同农业农村厅等七部门建设一个由政府引导、企业种植、医院采购、贫困户参与生产的中药材产业扶贫体系,即“定制药园”,让贫困户通过参与中药材种植增收脱贫;同时,广西中医药管理局组织42名中药材产业脱贫帮扶专家以科技特派员或专家身份,对贫困县区进行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为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涉及18个贫困县(市、区),309个贫困村屯;培训贫困县技术人员200多人;结合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广西中医药管理局还在广西全区组织开展基线调查,编写《广西中药资源大典》,完成靖西、乐业等14个县卷,指导54个贫困县区适度发展大宗道地优势中药材种植。

光伏扶贫,阳光就是希望

眼下,脱贫攻坚进入决战时刻,各地在集中力量打贫困“歼灭战”的同时,也在想尽办法夯实致富产业链,为下一步乡村振兴奠定基础。

“什么时候再来舒城?我带你去看看我们的光伏电站。”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文联副主席陈胜是人民政协报记者在“三同”活动中结识的朋友。在最近一次联系时,陈胜告诉我们,在舒城县千人桥镇的一块荒地上,有一座光伏电站格外夺人眼球:十多排光伏发电板整齐划一,近千块蓝色多晶硅组件闪闪发光。

张湾村是贫困村,这里的村民此前一直以种植水稻为生,单一的经济种类导致村民收入极其有限。在脱贫攻坚战打响后,该村立足实际,在扶贫干部的帮扶下,建了一座千瓦的光伏电站,给村民脱贫带来了希望。

在光伏电站,烈日下,脱贫户刘有来挥汗如雨,但他也同时享受着阳光带来的希望:“我们就希望有这烈日当头,日光越足,发电量越大,我们的收入就越高。”据他说,从2016年1月开始发电,光伏产业给村里产生的效益达到80多万元,该村把发电收益的30%用于扶助贫困人口,30%用于帮助村里的边缘户,还有40%作为村里集体收入。

张湾村其实也是近年来舒城县光伏扶贫的一个缩影。舒城县地形多样,平原、丘陵、山地兼具,日照充足,有着发展光伏的良好基础。

“我身体不好,不能外出劳动,村里为了照顾我,安排我到光伏电站上班,这样不仅有工资收入,还能参与分红。”据杭埠镇官圩村脱贫户李静说,他去年的两项收入有两万多元,这让他的生活劲头更足了。

据杭埠镇扶贫办主任李燕翔介绍,全镇已经优先安排200多家庭困难群众到光伏电站上班并参与分红,现在这些困难家庭已全部脱贫,迈入新生活。

“我们这里的光伏电站建在山头上,那里阳光充裕,建站三年来,已帮助100多户贫困户脱贫。”汤池镇常院村书记龚巧云这样说。

“我已脱贫,我把看管电站的岗位让给未脱贫的乡亲。”常院村脱贫户常建刚说,就是要靠着一个帮扶一个,让大家共同走上致富路。

金融的温度,聚焦“三农”时很暖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红旗镇,有个新中村。54岁的王义早年靠外出打工为生,如今年纪大了,他就想着回村里搞点养殖,与亲戚朋友商量着在自家的院子里盖了一排猪舍。

2019年春天,猪肉价格较高,一只刚满月的小猪崽能卖到700元左右,为了能买到品种优良的基础母猪,王义外出寻找了好多猪场,也学习了好多养猪经验,最终敲定下现在的皮薄、瘦肉多、骨头少的品种猪。当一切都定下来后发现,缺少资金成了他们的难题,爱面子的他不愿和亲戚朋友去借,而是选择去金融机构贷款,被告知岁数大超出范围不能贷,最后他联系上了中和农信,贷到了所需资金。

现在,王义家的基础母猪就有20头、待出栏肉猪20多头。眼看自己的付出马上到了收获季,王义对幸福生活又有了盼头。

“我们助力‘三农’的业务,始于1996年世界银行在秦巴山区扶贫项目中创设的小额信贷项目。后来,该项目交由中国扶贫基金会接管,并获准在贫困地区推广试点。2008年,中国扶贫基金会在当时小额信贷部的基础上组建了中和农信项目管理有限公司,2010年以后,国际金融公司、红杉资本、蚂蚁金服等机构先后入股,为中和农信提供资金、人才和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在接受人民政协报记者采访时,中和农信总裁刘冬文这样表示。

“在融资渠道上,依托公司的经营业绩和品牌优势,外部融资主要来源于金融机构借款和公开市场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据刘冬文介绍,截至4月末,中和农信贷款业务覆盖20个省的10万多个村庄,贷款余额111亿元,在贷客户40万余户,户均余额2.7万元,贷款平均使用时间222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我想从金融服务‘三农’角度出发,我们要做的是既救急,也扶志扶智,还要为当地未来乡村振兴预留金融服务通道:一方面通过‘新基建’夯实风险控制基础、为村民完善信用‘身份证’;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进一步完善服务方式,让金融更有温度。”刘冬文这样说。

编辑:董雨吉

关键词:脱贫 光伏 贫困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投资建议。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