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委员评论 委员评论

家庭建设好社会基层治理会更好

2020年06月10日 17:56 | 作者:胡卫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中国历来重视家庭建设和家庭赖以存在的基层生态治理,主张家庭、社会共生共赢,具有“耕读传家”和“乡绅治理”等文化传统。其中,“乡绅治理”或辅助教书育人,或从事乡村管理,对维持社会公序良俗与和谐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今天,我们可以也应当汲取传统文化合理养分,并结合新时代特征加以创新和发展,以更好推进社会基层治理,推动家庭、家教和家风建设。

当下中国,在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集聚,出现了大量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由于家庭不完整及家教缺失,导致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多多。在城市,受各种因素影响,父母对孩子也多缺少陪护关怀与沟通交流,家庭教育及其价值引领功能被不断弱化,给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带来了许多困扰。为此,加强完整家庭建设,让父母承担起对子女应有的教育及监护责任。

对农村而言,一方面要以加快推进脱贫致富为契机,鼓励和支持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和返乡创业,重建健全完整家庭;另一方面通过引导城市退休人员、退伍军人以及其他社会有识之士进村入户,推动“乡贤文化”建设,助力农村家庭教育,完善乡村社会治理。对城市而言,可以也应当依托各类教育单位、妇女组织和慈善机构,建立各类家长学校,开始相关公益讲座,进行专业辅导和心理疏导,帮助家长正确处理亲子关系,促进和谐家庭建设。

要解决好习近平总书记所关心的村(居)民“烦心事”“操心事”和“揪心事”,关键在提高基层治理能力。为此,既要强化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也要发挥村(居)民的自治功能。在这方面,北京平谷街乡治理实践探索和上海徐汇梅陇三村居民自治做法,值得很好总结和推广。前者注重“从小处切口、点上发力”,解决老百姓关心的琐事小事,做到了把矛盾解决在最基层;后者以“绿主妇”为组织载体开展居民自治,并与多种社会组织有效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总之,完善以村委会和居委会为主体的基层治理,首先要坚持并加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通过深入解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居民治理理性发展,推动“民约村规”建设和公序良俗的养成。其次,要大力鼓励社会公益机构和志愿者组织走进社区,开展家庭家教家风类宣教活动,并与村民、居民家庭建设的实际需求有效对接,构建起科学、健康的社会生态链。

要打通农村和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除了要充分发挥村(居)委会自治功能外,还要大力培育各类合格的社会组织。一是要加快发展生活服务、公益慈善和家庭互助类社服组织,尤其要重点培育面向各类特定困难或弱势群体的社服组织。二是要推动家庭、健康、养老、育幼等领域社服组织主动融入城乡社区便民利民服务网络,为不同社区居民提供多样化生活服务,包括反家暴援助、困境儿童关爱、婚姻危机干预以及老年人权益保障服务等。三是要加强社服组织人才培养,着力培养一批热心社区事务、熟悉社会组织运作、具备专业服务能力的社服组织负责人和业务骨干,并广泛动员各方面力量投身社区公益事业。

上海市妇联依托社区,每年安排1200万元专项经费,围绕家庭建设痛点难点问题,以购买服务方式,调动和引导非政府组参与家庭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当前,各级政府应当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自身职能转变,以购买服务等方式扶持社会组织发展,促进基层社会治理。一方面,要及时发布符合承接政府购买服务条件的社会组织目录清单,既能让基层能适时找到合格的社会组织,也能让社会组织通过购买服务项目获得更多公共资源;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乡镇、街镇政府逐步扩大购买服务的范围和规模,支持社会组织深度参与家庭家教家风类社会服务工作。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上海市委会专职副主委、上海中华职教社副主任)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