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建议 建议

小麦育种: 让口粮更安全

2020年06月29日 10:53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芒种忙,麦上场”,又是一年夏收季……一句农谚语,描绘出小麦大规模机收作业的繁忙景象。夏收是家事,是国事,更是关乎着稳定全年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民生事。在这个收割机轰隆隆鸣响的季节里,就让我们来看看全国政协委员、科技专家以及农业工作者是如何努力实践、建言献策,让14亿国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的。

——编者

六月的华北,处处新麦飘香,一片抢收忙。农机驶过麦浪滚滚,金色颗粒尽数归仓。

又是一个丰收季!截至6月17日,全国冬小麦主产区已机收3.05亿亩,麦收进度过九成,黄淮海主产省机收率达99.2%。其中,西南及湖北、安徽、河南、江苏收获已结束;陕西进度过八成,山东、山西过七成半,河北过六成。

今年的小麦丰收着实不易。夏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第一季,这一季小麦,从种到收在地里待了230天左右,经历了干旱、暖冬、新冠肺炎疫情、倒春寒、病虫害、局部极端气象条件等一系列风险挑战。而今年夏粮之所以能量质齐增,离不开科技和科技人的助力。

好品种让农民增产又增收

“种麦还是得相信科技,选种很关键!这穗子我数了,足足有51粒!”安徽省阜阳市素有“江淮粮仓”的美誉。6月6日,在阜阳市颍泉区樊营村,种粮大户樊登付在自家即将收割的麦地旁随手拈了一穗搓在手里:“我家这个麦是高产稳产麦,你看到处都是车在这儿等着,这边一收割好,那边就被坐等收购的粮食公司给拉走了,非常好卖!”

樊登付所说的这个“高产稳产麦”品种,是九三学社社员、山东省烟台市农科院王江春团队培育出的小麦优质高产品种———烟农999,目前已在全国的7个省份推广种植500多万亩。

“这块地是‘烟农999’的高产攻关田。去年的最高产量818.6公斤/亩,刷新了安徽小麦单产最高纪录。这块地的亩穗数能够达到四十七八万穗,穗粒数也是35粒以上,这个产量应该低不了。”5月6日,位于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中市办中北社区的小麦育种科研展示示范基地内,基地主推品种烟农999以丰产的长势、明显的抗病性吸引了不少观摩人员的驻足。小麦栽培顾问张万春从小麦品种优势、目前生长状况以及病虫害防治情况等方面做了详细介绍。“目前来看,条锈病控制住了,白粉病控制住了。穗部的赤霉病到现在没有发现。后期管理只要跟得上,下一步它的千粒重能够提高,这块地的产量是不低的。”

理论推断再好最终离不开实践检验。一个月后,专家组在这块高产田里随机选取了一片区域进行测试。“经测算,所选区域面积为3.61亩,小麦净重2959.67公斤,合亩产819.85公斤,每亩增收了1公斤还多,再次刷新了安徽省的小麦平均亩产的新纪录。”作为今年专家组验收的见证者,有着多年小麦种植经验的樊登付对“烟农999”赞不绝口:“今年,全国小麦拔节孕穗关键期遭遇严重的倒春寒,扬花期又遇旱灾,但‘烟农999’的顶端花药丝毫未受影响,产量和质量就是最好的说明!”

克服病害,科技人的脚步从未停止

小麦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满足了人类20%的卡路里和蛋白质需求,是全球89个国家25亿人口的重要主粮。小麦在可持续粮食供应体系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可见一斑。然而,小麦也面临着气候变化、极端天气、病虫害等多方面的威胁。今年,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六稳”“六保”工作要求,保粮食安全位列其中。手中有粮心里不慌,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了,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好。

“不管什么季节,无论是在田间还是实验室,我们对小麦的关注从未停止。旁边这一片小麦叶片发黄,说明它抗病性不行。再看,咱们试验田的小麦长势良好,麦穗饱满,同在一片区域,却没受到一点病害影响……”6月5日,在山东省烟台市农科院的试验田,“烟农999”的衍生后代——“烟农215”和“烟农199”抗性突出,长势一片大好。“都说今年是小麦条锈病‘历史上的重灾年’,你看我的这片麦田就知道了,我的种子抗病突出,几近免疫!”王江春看这块田的眼神就像一位慈爱的父亲在看着自己的孩子。他培育的这两个新品种最大的特点就是高抗条锈病和白粉病,中抗赤霉病。“对于小麦专家来说,怎么提高亩产是永恒课题。但只是一味追求优质高产高质还不行,我的愿望就是培育出抗病突出、可以无需喷洒农药的食用更加安全环保的小麦品种!”30年来,王江春一直以此作为人生信条和努力的目标。

王江春认为,除了通过育种改良提供合适的种子外,确保粮食安全的关键之处还在于机械化与适当监管两个因素。其中,适当监管尤其重要,比如基因编辑技术在作物育种方面具有非常大的潜力,但要实现实际应用,需要政府选择正确的监管路径。

努力创新,把饭碗牢牢拿在自己手里

“粮食安全涉及育种科学家、农民、政府决策者、经济学家、专业传播人士等方方面面,绝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王江春说,要实现小麦增质增产,需要全社会各方面一起努力。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生产国与消费国,小麦是中国除水稻、玉米之外的第三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高达2400万公顷,年产量超过1.3亿吨。据悉,中国目前在小麦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因组、抗病虫害、抗冻抗旱、营养等方面。“要突破这些难题,主要还是得依靠本土小麦育种专家们的自主创新。”

小麦赤霉病堪称小麦“癌症”,是全球小麦生产中面临的世界性难题。4月10日,山东农业大学孔令让团队在全球首次找到并克隆抗赤霉病关键基因Fhb7,为攻克小麦赤霉病这一世界难题提供了有效途径。“这为解决小麦赤霉病这一世界性难题找到了金钥匙,更让我们把小麦抗赤霉病种质资源牢牢掌握在了自己手里!”孔令让说。

“接下来,我们会把材料释放到全国很多育种单位,来帮助大家尽快在品种培育中应用。”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博士生导师王宏伟介绍,现在已有多个小麦新品系进入了国家和省级预备试验和区域试验,明年开始就会陆续出现含有携带Fhb7基因的新品种。“接下来我们的目标是推广,审定了品种,就可以给麦农们用了。”


编辑:张佳琪

关键词:小麦 育种 安全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