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要闻

柯杨委员回应对教育的困惑和思考

受教育,到底为了什么?

2014年03月12日 09:04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问:为了将来能上个好大学,使出浑身解数闯高考这一独木桥是家长和学生的自然诉求,你对这一现象有什么自己的思考吗?

        答: 这个诉求可以理解,但仍然反映了大家对成功的认识。人和人天然存在的能力差别,不能作为人与人高低贵贱的衡量或区分标准。但是我们现存的高考制度,按分数一刀切地将孩子分成聪明与笨甚至“好与坏”。我认为教育的功能恰恰在于要将人与人的差别和不同潜能鉴别挖掘出来。而这种“好坏”之分潜移默化地深入老师、家长和孩子心中,从小就伤害了大批孩子的自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恰恰在教育体制下被泯灭。而家长们又对自己孩子的个性、特点、潜能有多少了解,给了多少支持和引导?多数还是“放心”地全权交给学校,把他们个个逼到高考的路上,以考上名牌大学为唯一成功和自己的光荣。

    问:伴随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提出,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也被提出空前的高度,但是对于这一目标的实践土壤,也受到质疑。你如何看这一问题?

        答: 创新能力靠人的好奇心、想象力、突发奇想、不一味遵从权威的设想和实施力。这些天然的素质需要的是保护和引导,而我们社会土壤和教育方式并不鼓励有个性的人。学生脑子里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在人格上都不自信、不独立、不平等,谈何独立的思考和创新的精神?这种根儿上的问题,不是靠一两个“人才工程”能解决的。不但需要教育的改进,也需要整个社会状态和氛围的改进。

    问:刚才你提到情商的重要性。在委员和社会各方的呼吁下,学校情商教育被重视,一些地方的中小学也开发了情商课程。对于情商教育如何搞,你的观点是?

        答:学校教育肯定能发挥一定作用。但是我想情商教育不仅在学校,还在于社会风气的熏染、榜样的带动、现实中成功与挫折中的感悟。现在一些家长和学校对独生子女们封闭式的教育,剥夺孩子感受生活、参与生活的权利。不与人接触、不经历挫折、不接触社会,情商怎么提高?还是那句话,学校教育和书本知识不是一个人走向幸福的唯一教育载体。这一点也是我们现在教育下那么大的功夫,纵然局部上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又对培养出的人才不满意而受教育者也不领情的原因之一。

       柯杨委员最后提议,教育者、受教育者、受教育者的家长们、政府主导部门,对于学校教育所给予的盲目的、超高的、无限高的希望之时,我们应该静下心,对教育目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进行实事求是的再思考和大讨论。

 

 

编辑:付鹏

01 02

关键词:教育 孩子 受教育 柯杨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