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书画学院书画学院

浅说清代中后期浙派印风

2014年05月28日 16:57 | 作者:孙慰祖 | 来源:东方早报
分享到: 

 

  清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朝,浙派呈现从者如流的盛况。钱塘印人陈豫钟、陈鸿寿、赵之琛、钱松被称为“西泠后四家”,是后期浙派的代表人物。

最爱热肠人 陈豫钟刻

最爱热肠人 陈豫钟刻

 

  陈豫钟(1763-1806年),字浚仪,号秋堂。印风工整,含蓄,法度严密,刀法在浙派诸子中最为内敛。“陈豫钟印”是作者的自用印,印作四面刻陈氏的姓名、字、斋号,风格工稳端严。

 

  陈鸿寿(1768-1822年),字子恭,号曼生。曾入阮元幕府,后官江苏溧阳县令,升河工江防同知。陈鸿寿善书画,能诗,曾在溧阳与制陶名家杨彭年合制紫砂茗壶,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物。篆刻用刀恣肆爽利,节奏明快,具有苍劲冷峻的特点。

问梅消息 陈鸿寿刻

问梅消息 陈鸿寿刻

 

  两陈的印款风格皆隽秀精诣,陈豫钟端庄内敛,清秀而不失朴厚,陈鸿寿则灵动简洁而具古意,深得时人称誉。

 

  赵之琛(1781-1852年),字次闲,一字献父。赵氏以峻峭的用刀风格将浙派的特征推向极致。赵氏一生创作甚丰,印式变化多样,巧中求趣,张扬了丁敬的传统。后期作品刀法、章法渐趋程式倾向。

 

  钱松(1818-1860年),字叔盖,又字耐青,号铁庐、西郭外史等。是晚期浙派中个性独特的人物。钱氏于刀法、篆法均有不蹈故常之处,刻印以切带推、削,缓慢行进,线条极具涩势。他曾在“蠡舟借观”一印边款上提出对刀法“但以笔事之”的主张。钱松的篆法质拙,方圆互参而善于蓄势,具有虚和恬淡的意趣。

 

富春胡震伯恐甫印信 钱松刻

富春胡震伯恐甫印信 钱松刻

 

  钱松与富阳胡震(1817-1862年)为金石契友。胡震字不恐、伯恐,号鼻山,亦为晚清浙派中人。钱、胡二人的好友应宝时在《钱叔盖胡鼻山印谱序》中,记录了胡震对钱松作品的钦服与珍惜之情:

 

 

  叔盖为君刻印至夥,先后百余石,君藏之如拱璧。以余不解此,然秋灯展匣,春雨摹笺时,亦未尝不一二举视,为余言其用腕之雄,运气之浑,直造汉人。酒酣耳热,辄复拍案狂呼,以为真不可及。

 

  后四家以外的浙派诸子印风多接近陈豫钟、陈鸿寿两家,这是嘉道以后浙派传承的一个现象。从郭麐、张镠、高垲、屠倬、赵懿、王应绶、徐懋、江尊、程庭鹭、杨与泰等人的作品可以看出:谨严、工稳臻于无懈可击,气韵生动则不及早期诸家。

 

  任何风格的流派,陈陈相因必然导致艺术的同质化。浙派一脉至清末推波兴瀾,但印法多未有新创,再次说明了这一规律。

 

  

编辑:付裕

1 2 3

关键词:浙派 篆刻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