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聚·焦点聚·焦点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真精神

——访著名学者、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

2014年08月25日 09:09 | 作者:张丽 | 来源: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世界视野下的包容与和谐

  学术周刊:与世界其他民族文化相比,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哪些特色?

  杨朝明: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1月26日视察孔子研究院时谈到,有的外国元首看长城,就能联想到中国文化的特点在于热爱和平,不进攻侵略,而是防守自己的家园。习近平总书记说,长城还象征包容与凝聚力,外来的东西,进来后也变成内生的东西。中华民族就是由不少民族共同融合形成的,中国常把外来文化本土化。这样的例证不胜枚举,佛教中国化就是例证。

  中华文明的包容性特征很早便形成了。春秋时期就有人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孔子儒家集古代文化之大成,形成了“和而不同”的优秀品质,虽不苟同,但互相尊重,和平共处。秉持平等、谦虚的态度,了解各种文明的真谛,就能具有包容精神,实现文明和谐。如果是这样,就能像习总书记所说,哪里还有什么“文明冲突”?

  中华传统文化还特别注重道德理性与逻辑的统一,特别强调人文气质、人文特性,首先对人性本身进行研究。孔子儒家对人的价值进行思考,这一点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突出特征。比如早期儒家强调人性思索,考虑人“之所以为人”,考虑人性之变,考虑人和自然界、人和动物的区别,在此基础上强调学会做人,这是人文文化的特质,是儒学最大的特色。

  在教科文组织总部大楼前的石碑上,用多种语言镌刻着这样一句话:“战争起源于人之思想,故务需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之屏障。”其实,中国先人早就清楚地认识到“人心惟危”,人不能“好恶无节”,而应明理修身,“允执厥中”。孔子说:“凡夫之为奸邪、窃盗、靡法、妄行者,生于不足,不足生于无度。”又说:“人藏其心,不可测度,美、恶皆在其心,不见其色。”既然“有度”与“无度”全在“人之思想”,那么,中华文明“以礼制中”的意义便不言而喻。世界本来就丰富多彩,人类的文化也多元共存。单一音符奏不出悦耳动听的音乐,单一色彩绘不成赏心悦目的图画,单一文化和宗教也将使世界变得单调乏味。经济的全球化绝不意味着文化的一体化、同质化。因此,学会尊重,学会对话,拒绝冲突,放弃对抗,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互交流,互利共赢,世界才会更美好,更富有生机。

编辑:罗韦

1 2

关键词:传统文化 孔子 中华 文化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