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乡村教师用想象向孩子描绘山外世界 亟待培训接收先进教学理念

2014年09月10日 08:10 | 作者:修菁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C2014-09-10zx901_P_1_1214_650_1592_1095

全国政协委员崔永元

 

C2014-09-10zx901_P_1_335_717_1178_1345

  图为乡村教师在培训现场认真听讲。让乡村教师们开阔眼界、接收先进教学理念的同时,激发和唤起自我学习能力,并将这一切带回乡村课堂,是“爱飞翔”乡村教师培训项目发起的初衷。    (永源公益基金会供图)

 

  这个教师节,我们关注占据中国中小学教师半数比例的乡村教师的培训问题。他们长期坚守在乡村教学岗位上,工作条件艰苦、待遇偏低、加之信息闭塞、缺少交流空间、发展机会少,以至于被称为新时期又一大弱势群体。就是这样一个群体,托起了几亿中国儿童的求知梦。如何让这一群体理念跟得上、技能有长进、同时又留得住?本报记者以一个培训案例为切入点,以乡村教师之口,探询他们内心最需要的给养。

  “爱飞翔”乡村教师培训项目由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主持人崔永元于2007年发起。项目缘起是2006年崔永元在其发起的“我的长征”——重走长征路上,在江西一所乡村小学看到的一幕。一位教师在一篇课文中讲到飞机,一名孩子问老师:“坐飞机,是坐在飞机的什么地方?”这位老师答:“坐在飞机的翅膀里。”老师的这句回答触动了崔永元,“乡村老师是用可怜的想象,向孩子们描绘着不曾见过的山外世界。”于是,让乡村教师坐一次飞机、乘一次火车、到城市中小学参加一次公开课、到城市居民家里做一天客、与名家学者面对面交流,让乡村教师们开阔眼界、接收先进教学理念的同时,激发和唤起自我学习能力,并将这一切带回乡村课堂,成为“爱飞翔”项目发起的初衷。

  截至今年暑期,“爱飞翔”乡村教师培训项目已连续举办8期,已培训乡村教师1300名。

  “把课堂交给孩子,好老师要把自己定位于一位好导演”

  “原来我讲课就是满堂灌,现在会有意识的给孩子们留出空间。我现在一般是先讲方法,然后设计一些习题,引导孩子们在小组讨论中找到答案,孩子们商讨不出答案的,我再全班授课。”

  说这话的,是甘肃陇南文县堡子坝小学教师王涛,从北京回到甘肃多日,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数学特级教师钱守旺的《我的24堂课》中的许多教学场景,还不时映现在王涛的脑海里。

  最初来京参加2013年第7期永源公益基金发起的“爱飞翔”乡村教师培训项目,王涛有些犹豫:“来北京培训?有这么好的事情吗?”因为“爱飞翔”项目对培训对象的要求是25岁-45岁之间,在乡镇以下中心小学、九年制学校小学部、村小工作5年以上,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等教学主课的双学科任教骨干教师或身兼多年级主课的单学科骨干任教老师,王涛所在的学区,就他一人符合要求。

  这是2008年从甘肃省民族师范学院本科毕业,当了5年教学点全科教师后,王涛接受的第二次培训。此前参加过的一次培训,是县教育局组织的“农村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师资培训。

  “国家给配的硬件设备都挺先进,有43英寸触屏液晶电视、配置很高的电脑主机,也给了从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下载课件的注册密码,我认为国家设计的这样的项目初衷是好的,想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农村教学点开好国家规定课程,提高教育质量,但是像我们这样的教学点,网络条件基本不支持这样的项目,也没有专用的教师可以上这样的课。”

  朦朦胧胧地来京接受“爱飞翔”项目的培训,上课的第一天,王涛就被充满交互氛围的课堂吸引了。

  “之前我在教学点,美术、音乐、体育这些副科都没开,因为我也不知道该怎么上。没有必要的教具,我以为这些课都是没法上的。这次来培训,通过苏州苏立峰老师那堂《田园教育》的讲授,以及大家一起玩笼式足球、在长城上现场情景教学,我发现原来身边的花草、农作物、生态环境,都可以直接拿来用,变为教具或者是情景教学的一部分,此前这些都被我过滤掉了。如何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教学和课程设计,对于我们乡村教师是最受用的。”

  可用的教育资源一下极大丰富,让王涛很兴奋,“这学期教燕子一课,我就带孩子们到燕子窝下去上。和朱老师那样,引导孩子观察生命的变化。”要让孩子们爱上学习,老师自己首先要觉得上课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这是王涛走出甘肃,接受了一次“接地气”的培训,最大的收获。

编辑:牟宗娜

01 02

关键词:政协委员崔永元 “爱飞翔”乡村教师培训项目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