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悦·生活悦·生活

林青霞:红尘之上一片云

2015年01月18日 10:41 |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分享到: 

  所有导演都认为她是天生吃电影饭      

 

  台湾著名电影人焦雄屏至今都记得第一次看到《窗外》剧照时的惊艳。“那时我还是学生,只知道报纸在争相报道一个大美人。因为版权问题,《窗外》在台湾是禁片,一般大众无缘得见。”她对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回忆说,“但我们只看到剧照,就觉得她是琼瑶笔下女主角的最佳诠释,清纯、浪漫、痴情,不是俗世的美。当时她在电影界可以说石破天惊,圈子里非常轰动,一出来就受到万人追捧。”

 

  《窗外》至今没有在台湾正式上映过。这正合林青霞当时的心意,她怕熟人看到她的吻戏、婚后吵架的戏。1973年,她到香港宣传《窗外》,媒体送了她“清纯玉女”的称号,后来被杨采妮、梁咏琪等人一代代传下去。那年《窗外》的票房是65万港币,在当时对文艺片来说已经相当之高。

 

  林青霞第一部在台湾上映的电影是1974年的《云飘飘》,导演是刘家昌。“所有导演都认为她是天生吃电影饭的,因为她上镜头每一个角度都好看。当时台湾电影不是抗日民族英雄片就是琼瑶片,她俨然变成了琼瑶电影最著名的商标,做了甄珍的接班人。”台湾女星甄珍是林青霞之前的美人范本。“甄珍有一种活泼、狡黠,但林青霞更脱俗一点,与琼瑶笔下的女主角更加契合,所以在台湾至少有六七年都是‘第一女主角’的身份。”焦雄屏说。

 

  当时台湾处于戒严期间,电影检查的尺度没放开,社会开放程度也不高,拍爱情片最安全,最受欢迎,也最简单。剧情大都一个模式:男生追女生,双方父母要掺和进来;不用搭景,在阳明山找个别墅就能拍;不用造型,导演前一天告诉演员带几件衣服,演员回家用自己的私货搭配好,连发型和化妆都一起搞定。拍这样一部戏只需30个工作日,两个月内就能完成。

 

  从1972年到1980年,林青霞一共拍了55部戏,其中50部都是唯美文艺爱情片。到1982年,她已经拍了12部琼瑶小说改编的电影,几乎部部卖座。在这些爱情片里,她有两个固定的男搭档:秦汉、秦祥林;还有一个姐妹花:林凤娇。

 

  那是“双林双秦”的鼎盛期,也是唯美爱情片的黄金时代。制片方只要签到四人中任何一对男女的合约,就能拿到拍摄资金。最高峰时,林青霞有6部戏同时在拍,两周没进卧室的门,到片场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地方睡觉,甚至靠墙站着都能睡着。

 

  这种辉煌留在了一代人的记忆中。焦雄屏告诉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前不久她参加晚宴,好几位男性表示,林青霞是那个时代所有中青年人的“女神”。马家辉回忆,自己十来岁时开始看林青霞的电影。“那时候香港流行台湾的爱情片,我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觉得非常浪漫,林青霞非常漂亮。”大陆作家章诒和则是到了上世纪80年代才初识林青霞,“国门初开,大陆人第一次看到了‘那头’,台湾一下子就挤进来3个女人:邓丽君、琼瑶、林青霞。街头听邓丽君,灯下读琼瑶,电影里看林青霞”。

 

  最红的时候,林青霞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她演的角色没有什么突破性,还有不少人情片子不得不接。有一天,林青霞站在镜子前,突然发现这张脸很陌生,听母亲说“希望你以后都这么快乐”的那个自己已经丢了。

 

  1979年底,林青霞赴美国进修。在美国的15个月里,她只拍了一部谭家明导演的《爱杀》。“那时香港新浪潮电影刚兴起,《爱杀》让人印象深刻。她在电影中的冷艳,既属于类型片又极其强调艺术性的表现方式,非常引人注目。大家看到了一个崭新的林青霞,她开始改变戏路,变成香港新浪潮电影中著名的符号。”焦雄屏说。

 

  从美国回来后,林青霞开始把视角投向香港。1981年夏天,林青霞第一次见到了徐克和施南生。两年后,她接拍了《新蜀山剑侠》。那部戏里她几乎没怎么走路,每天一进片场就被吊上威亚(保护演员的绳索)飞来飞去。半夜4点到片场化妆,顶着又高又重的假发,等一天都拍不上几个镜头。她终于在徐克面前流泪了:“在戏里吃苦我一点不怕,不要把我的精力耗在戏外。”徐克倒退一步,一对“五爪金龙”在空中乱晃,惊慌失措地说:“我最怕女人哭了!”

 

  这部戏是林青霞的转折点,也让徐克发现了她拍武侠片的潜力。1984年拍完林岭东导演的《君子好逑》之后,林青霞在香港扎下了根。“香港人不讲人情,不求人,合则来不合则去,我没有了人情的包袱,也不再身不由己,拍了些比较考究的电影。”

 

  最经典的角色当然是《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中的东方不败。1991年,当徐克提出让她演这个男人时,林青霞没什么犹豫就答应了,“因为我对他有信心”。开拍前,林青霞请了一个京剧老师,日夜练习,于是就有了电影里那凌厉而充满杀气的眼神。

 

  “林青霞的东方不败这个形象之所以经典,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迎合了当时社会的一个趋势,即对于性别认同的模糊性。大家开始正视同性恋、异性恋的选择问题,东方不败成为一种时代性启蒙的标志。”焦雄屏告诉环球人物杂志记者,“林青霞也开发了事业的第二春,从琼瑶符号正式转变成华语电影界的符号。”

 

  《东方不败》的票房大赚,带动了武侠片的风潮,之后,林青霞的17部戏里有11部都属此类,而且电影公司大多要她演男人。她曾这样划分自己的电影生涯:70年代属于唯美文艺爱情片;80年代属于社会写实和诙谐喜剧片;90年代属于武侠刀剑片。 但很少有人知道,她也曾暗暗羡慕巩俐,认为自己最遗憾的是没有一部满意的代表作。

 

  焦雄屏不这样看。“林青霞谦虚了。她的经典代表作我认为起码在七八部,都是不朽的形象。她的符号性意义不输于巩俐。那些经典形象是一代人意识的反映,她是参与开创这些潮流的先驱者。”

 

  进入90年代,林青霞似乎有意地向艺术电影靠拢。1990年,她拍摄了《滚滚红尘》,摘得第二十七届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她很看重这个奖项:“这是我22年演艺生涯中唯一的一座金马奖。”几年后,她与王家卫合作了更具前卫性的作品《重庆森林》。焦雄屏认为,艺术片的尝试拓展了林青霞的表演空间。

 

  在表演方式上,有“本色派”和“性格派”之分,或被称为“偶像派”和“演技派”。即使是好莱坞都有这样一个规律:越是漂亮的演员越难获得演技上的肯定。“大家总觉得变形才是演技,比如模仿口音、扮丑、增肥……”但焦雄屏认为,能把角色所代表的文化特质反映出来是银幕表演的一种特殊能力。“比如东方不败,亦男亦女,这个形象所反映的深层社会文化内涵,未必能用传统的表演方法论来衡量。一个演员之所以不朽,除了魅力,很大一部分是反映了文化现象。这就是符号的意义。”

 

  与秦汉在情路上纠葛近20年

 

  “从1972年到1994年的22个年头里,我拍过100部戏,演过100个角色,其实,林青霞最难演的是林青霞。”林青霞曾在书中这样写道。

 

  林青霞半生情路坎坷。2009年,她对香港作家林燕妮回忆:“我一生很少有人追,追过我的不超过10个。以前我不知道为什么,只以为因为自己害羞。”

 

  毕业时,摆在林青霞面前的有3条路:念书、嫁人或者拍戏。“有个男生想让我跟他去美国包饺子,我妈妈是个山东大娘,整辈子都在包饺子,说:‘哎,又是包饺子?还包不够呀?’结果便拍戏了。”从此她每天接触的都是圈里人,面对的男性就是戏里的男主角。

 

  众所周知的是她和秦汉的一段情。从1973年拍《窗外》开始,林青霞和秦汉在爱情路上纠葛了近20年。当时秦汉是有妇之夫,林青霞饱尝社会压力,无奈避走美国,1979年甚至还传出过自杀的新闻。1980年,林青霞决定与秦祥林订婚,但由于心中始终放不下秦汉,于4年后解除了婚约,1985年和终于离婚的秦汉正式携手。

 

  然而,兜兜转转了一大圈,才发现要结婚没那么容易。据林燕妮回忆,1989年5月,她和几个朋友跑到金庸家聊天,林青霞和秦汉也到了。金庸问秦汉:“你什么时候向青霞求婚?”秦汉想了一阵,说了句含糊其词的话。林青霞呆在当场没作声,过了一会才恢复常态。那一年她35岁。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两人的关系依然不前不后,多年苦恋成为镜花水月。工作压力加感情折磨,林青霞坐在家里不是哭,就是不停说话,语无伦次。母亲整天守着她,给她注射镇定剂,好久才康复过来。 

 

  林青霞忆起当年,最深刻的一幕就是,“醉酒就趴在施南生身上,一条很漂亮的裙子让我的泪水打湿了”。

 

  1984年到1994年,林青霞孤身在香港工作了10年。“有时候一觉醒来,仿佛一个人置身于孤岛。”演东方不败时,正是林青霞人生的低潮,感情、亲人、事业都不顺。那年她37岁,已经感到岁月不饶人:“我跟王祖贤半夜三更地在马路上演戏,大雨淋漓,我冷得发抖,我问祖贤:‘你冷吗?’她说:‘不冷。’本来想跟祖贤交换一下冷的感觉的,怎知人家却不冷,那种茫然的感受真是难以言喻,我的体力不及年轻人了,那便感觉更凄伤,简直是感慨万千,天乌地黑。”她内心的抑郁全在戏里爆发了出来,东方不败的怨与怒在镜头前肆意挥洒。在她倍感落寞的这一时期,影像以另一种方式成就了她。

 

  1994年拍完《东邪西毒》,林青霞突然彻底告别闪光灯下的生活,嫁人了。在徐克看来,这是林青霞一生中为数不多的“天马行空”的手笔。

 

  “天马行空”其实早有伏笔。这一年,林青霞在上海拍戏时突然生病,她打电话希望秦汉能到上海看她,但秦汉因故没能赶去,香港富商邢李源却从香港飞到上海,千里送温暖,感动了林青霞。

 

  1994年6月29日,林青霞同邢李源结婚。他们在旧金山的婚礼对外十分低调,对内却十足感人。亲临现场的好友贾安妮说,别墅游泳池内到处都是鲜花,邢李源执林青霞的手,向岳父岳母道:“从今以后我会照顾她。”正是这简单一句话,让许多嘉宾当场落泪。

 

  从女孩到女人,从恋爱结婚到为人妻母,多年漂泊打拼的林青霞,在这一天,终于有了一个家。

 

  很多人奇怪,貌不惊人的邢李源能追到林青霞。林青霞说:“他追我一定追不到,我不知道怎么让他追,他也不知道怎么追我,他只知道对我好。我这人很容易被感动的,他是用诚心对我好,我感动了。”

 

  林青霞出嫁了。但这不意味着生活停止了考验。明星的生活注定一直暴露在聚光灯下,人们总是用好奇的眼光看着你,等待着你把自己的生活演绎成一个美好的童话,要不然,就是一个笑话。

 

  给丈夫前妻生的大女儿邢嘉倩当后母的为难,没能为邢家传宗接代生儿子的压力,“婚姻告急,夫妻分居”的传言……即使邢李源将林青霞所生的两个女儿取名为“邢爱林”和“邢言爱”(粤语谐音“仍然爱”),都抵挡不了舆论的猜疑。

 

  这一次,林青霞学会了坦然。结婚15周年时,她对林燕妮说:“我如今真的可以放开了,不会那么执着,人生历练不少了。那是日积月累的功夫,懂得主动点,为人着想点。任何关系,像夫妻、朋友、子女,都要投资付出精神,那便会有成绩。”


  好友章诒和觉得,林青霞打开自己,不再像以前那样缺乏安全感,是从潜修文字始,“自从她拿起了笔,情况就有所变化”。 林青霞自己也说:“从明星到作家,是我人生中一个很大的转折点。”先生邢李源给了她很多鼓励,他对3个女儿说:你们的妈妈迈出了人生重要的一小步。

 

  林青霞在文章中写道:“读《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有一句话:‘如果你感觉痛苦,你就跟痛苦并存,把它吃掉,这样痛苦就会消失。’这对我起了很大的作用。”

 

  台湾作家白先勇对林青霞的两次印象,印证了她的成长。80年代初他第一次见林青霞时,只觉得她一股冷艳逼人、难以接近的感觉。后来慢慢成了朋友,才发现她“是个极温馨体贴的可人儿”。多年后在香港机场,白先勇买了一些日用品,要付钱时,发觉有人已经替他付了,回头一看,林青霞微笑着站在那里,很随便地穿了一件白衬衫,背了一个旅行袋,跟施南生一行人正要到吴哥窟去。白先勇看她一派轻松,好像人生重担已卸,便知道她开始归真返璞了。

 

  阅尽千帆,渡过险滩之后,林青霞开始用自己的方式重新打量这个世界。于是,她给这个世界留下了始终温暖、美丽的一个侧影、一抹亮色,成就了许多人的隽永记忆。

 

编辑:邢贺扬

1 2 3

关键词:林青霞 云去云来 窗里窗外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