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委员解读十三五规划建议:在环保和生存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2015年11月11日 20:16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编者按:

  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落下帷幕。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作为本届政府执政以来第一份全程组织、完整实施的五年规划,也是完成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最后5年规划,将为中国“十三五”乃至更长时间的发展指明方向、描绘蓝图。

  纵观《建议》,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内容首次写入五年规划,并作为“十三五”规划发展的目标之一专列一篇来阐释、布局,代表着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新高度,进入新阶段。按照《建议》要求,“十三五”期间,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将有哪些重大的变化?“十三五”规划应如何推进落实?本报邀请权威专家及部分委员给予解读——

  环保部部长陈吉宁:

  改革环境治理制度,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   

  文/本报记者 王菡娟

  “‘十三五’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期,也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实质性进展的重要窗口机遇期。”在近日召开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15年年会上,环保部部长、国合会中方执行副主席陈吉宁在发表特别演讲时指出,“十三五”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深化生态环保制度改革,提升环境治理能力。

  陈吉宁指出,2014年是中国环境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随着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三五”规划建议,将“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体现了中国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的高度重视。

  他认为,《建议》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措施,从环境与发展的视角看,比较突出的有三个方面:

  一是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意味着“绿色发展”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和方向,将对引领经济新常态发挥重要作用。

  二是为了补齐生态环境这一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提出了生态环境质量要总体改善的奋斗目标。这既是加强环境保护的强大动力,也面临着巨大压力和挑战。

  三是提出了促进绿色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的六大措施,措施内涵丰富,指导性强,对有效促进环境与发展的融合,进一步增强环境保护的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和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陈吉宁表示,要完整、准确地理解《建议》提出的目标、任务和要求,需要坚持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从改革环境治理制度入手,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不断提高环境管理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市场化和信息化水平。

  “重中之重是要改革环境治理制度,提升环境治理能力,把生态环境保护的顶层设计和改革蓝图具体化为路线图和施工图。”为此,陈吉宁指出,要着力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强环境法治建设,坚持依法保护环境。陈吉宁指出,中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需要宏观政策,而保持宏观政策有效性的基础是法治化,使守法成为常态。要完成法治化的任务,一要健全环境法律体系,二要严格执行法律。通过法律的完善和执行,让环境违法行为受到应有处罚,促进建立规范和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

  第二,完善环境预防体系,推动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优化。“预防是环境保护的首要原则,包括划定生态红线、实施战略环评、完善环境标准以及资源能源总量与强度双控制度等措施。”陈吉宁认为,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不断优化发展的空间布局,发挥对区域重大生产力科学布局的导向和约束作用,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能源。

  第三,改革环境治理基础制度,推进环境质量改善。陈吉宁指出,在“十三五”期间,要建立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证制度,改革环境影响评价等有关管理制度,形成有效衔接、运行顺畅、简便高效的管理制度体系;要建立健全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环境保护市场体系、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等。

  第四,改革环境监管方式,提升监测监管执法能力。陈吉宁指出,从今年开始,将对省级党委和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开展环保督察巡视,推动地方党委政府落实保护生态环境的主体责任。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从体制机制上解决一些地方政府重发展、轻环保和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适度上收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事权,建立全国统一的实时在线环境监控系统,到2020年,全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基本实现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各级各类监测数据系统实现互联共享。

  第五,全面推进信息公开,倡导全民参与。他认为,“十三五”期间,要加强资源环境国情和生态价值观教育,不断提高公民环境意识。推进绿色消费革命,引导公众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转变。

编辑:玄燕凤

关键词:十三五 环保 生态文明建设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