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贾康:让科技创新更有力量

2015年12月24日 20:50 | 作者:贾康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改革开放初期,中央就明确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要认识、适应新常态,而且要引领新常态,离不开制度、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发力。


贾康

贾康

政产学研协同


现在讨论“供给侧”时,有些讨论者以为就是把美国供给学派里面的相关内容、措施拿来借鉴。借鉴显然有必要,但是我们现在整个“供给侧”改革是一个更为宏大、关系到整个经济系统的体系。其中,政产学研互动其实已经讨论了很多年。比如如何在不同方面更好地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政府怎么把可用的资金用于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信贷式放大,以发挥政策性资金的乘数效应、放大效应。


我们注意到,我国实体经济已经有丰富的经验。几年前,我们在浙江调研时发现,当地政府非常注意用财政资金支持科技创新,每年都有具体要求,必须要把钱花出去。不过,有些地方花钱的方式是撒“胡椒面”,绩效很难追踪,实际效果也亟待提升。有些地方则明确提出,能不能够把消耗型变成循环型,把财政资金拿出来成立产业基金,以股权方式支持科技企业特别是小型科技企业。基金把财政出资和民间资本相结合,形成一个清晰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实现风险共担,实际这就是一个混合所有制结构。


比如,杭州一个区财政拿出资金进入小型科技企业发展基金,以股权形式存在,不要求分红,以体现政策导向为主。这种资本类似于优先股或者金股性质。当地以商业定位的信用担保机构可以进一步利用自己的资源,拉到硅谷银行这样的外资一起入股,形成了多类型投资方+科技局+专家共同治理的模式和阳光化程序。这里面的投资允许失败,但这个治理过程无懈可击,公信力保证了它可以持续。


诸如此类的经验,政产学研等方方面面资源的相对优势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新的优势。现在推行的PPP模式,实质上也是鼓励政府资金和社会资本合作。


尊重科研规律


我们观察到,在国际综合评价上,我国的专利数、论文数等指标上升的同时,创新力和竞争力并没有得到同步提高。“钱学森之问”所说的带头人才的培养问题,仍然困扰着我们。宝贵的科技创新人才、人力资本仍然需要得到更好的、能让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发挥的创新发展环境。这些都需要尊重科研规律,继续深化科技管理体制和科研经费管理体制改革。


最近一段时间,科研经费使用方面出现了一种不良倾向,有一些“清规戒律”制约着创新人才的成长。比如科研、事业单位包括高校的教授、研究员,使用科研经费不能买火车一等座,等等。为什么要有这样的规定?这是尊重科研规律吗?如果在很紧张的情况下出差,真的买不到二等座,只能等着吗?时间消耗、住宿成本加在一起是不是得不偿失!如果高校研究人员把大部分时间浪费在怎么填表、怎么报销上,这将成为中国科技创新的噩梦。科研人员的时间和聪明才智就是科技创新最宝贵的资源,一定要优化这些资源,“好钢用在刀刃上”。有关部门应该深入进行系统调研,听取科研一线人员真正情况的诉求,争取更好地按科研规律办事,同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在改革中真正建立既有充分激励,又有合理考核约束的科技创新制度。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

编辑:巩盼东

关键词:贾康 科技创新 科技 科研人员 聪明才智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