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悦·生活悦·生活

全国政协委员赵丽宏眼中的乡土情怀——

赵丽宏:让每一个孩子发觉家乡的美好

2016年02月29日 08:51 | 作者:修菁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乡村如人,也是有个性的。我倒是觉得,当下应该着力引导、倡导年轻人去发现自己家乡的个性,去重新认识自己家乡最珍贵的东西,而不是对一方水土,用所谓的一个标尺来衡量。”祖籍上海崇明岛的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赵丽宏,每每谈起故乡,都会用“刻骨铭心”、“一生永难忘”来形容。在一次公开演讲中,他表示等自己再老一点,退休了,会回到崇明岛,继续写作。


赵丽宏

赵丽宏


最难忘崇明岛的人


“如果没有在崇明岛当8年知青,天天和当地泥土打交道的经历,我对故乡崇明岛的记忆也会是模糊的。”采访中,赵丽宏坦言:由于他童年、少年的绝大多数时光都是在上海市区度过的,因此如果不是这8年与崇明岛的亲密接触,也无法让他对这方水土产生如此深沉的爱与眷恋。“我在记录下乡岁月的散文集《在岁月的荒滩上》一书序言中,写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有人问我,到了弥留之际,你的脑海中必须出现几张让你难以忘怀的脸,他们会是谁?我将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会想起年轻时代‘插队落户’时遇到的那些乡亲。’因为在我人生最困苦的时候,他们给予我了特别朴素又特别温暖的关爱,每每忆起这段经历,都感到很珍贵,是一辈子不会消失的记忆。他们是天底下最聪明、最善解人意的人。”


赵丽宏告诉记者,最初到崇明岛生产队时,他也不知道怎么和老乡相处。虽然小时候放寒暑假也回这里玩,但感觉这里的老乡并不了解他的想法。他需要的书籍、上学的机会,老乡们也给不了、帮不上。可慢慢地,赵丽宏发现,这些他曾经以为不了解自己的人,其实也在观察他,甚至格外地照顾他。比如出工时,只分派给他一些轻松的活;发现他爱看书,就自发地把家里有的书都翻出来送给他看。“有位退休的村小校长还把一套珍贵的乾隆年刻本的《昭明文选》送给了我,还有一位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的80多岁的阿婆,一天夜里走了很远的路,就为给我送一本1936年的老黄历。”说起这些,赵丽宏至今都很感动。


让每一个孩子发觉家乡的美好


2014年春节,回乡笔记和回乡情怀文开始盛行,并受到广泛关注。对此,赵丽宏认为,相对于沉默、视而不见,这些关注是有价值的。但是他更希望当下的舆论、媒体能有意识地引导民众树立这样一种观念:那就是大家要打开发现的眼睛、敏感的感官,多发现乡土中国中淳朴、善良、厚道的民风,而不是对身边美好的事物视而不见。“一个人对家乡的怀念是由家人、长辈、乡亲以及与他们间的交往故事融合在一起,产生的具体的、美好的回忆。要让故乡走进人们的心里,就要引导年轻一代有意识地自主去发现、去感受。”赵丽宏说。


在赵丽宏眼中,在当代中国走向城镇化的进程中,人们告别了贫穷;只是大家对于淳朴乡情的感情,不能说背弃,至少也是在慢慢漠视的。采访中,对于如何让这一代、下一代从乡村中走出的年轻人能够热爱故土,让他们对家乡有感情,而不是轻易地作别故乡,诟病、否定故乡,赵丽宏也给出了解决方案的关键词,那就是:发现自己故乡的个性,让每一个孩子从小就发觉自己家乡的美好,哪怕家乡还不富裕,哪怕家乡还有些落后。


“故乡是什么,故乡就是乡土和乡亲。但现在有一些年轻人走出家乡,来到都市打拼,再回到家乡,发现自己的家乡什么都不好,好像自己再也回不到故乡了。家乡在他们的记忆中,不再是一个美好的地方,不再是一个能够牵动他们情怀的地方。我认为这恰恰是这些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对乡土、乡亲的黏合度不够。”赵丽宏说,在他的认知中,故乡崇明岛在自己幼小的心中,就是一个心向往之的地方。“那有清澈的河流、透着清香的竹林,我认为一个人对于家乡的感情深浅,不应跟穷困富饶有直接关系。子不嫌母丑,家乡再穷,也是你出生的地方。如果我们的下一代没有了这样的观念,那是很可怕的事情,也是很可悲的。”


在谈到如何滋养故乡的话题时,赵丽宏认为,最重要的,就是每个人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去回报故乡。“比如我是文字工作者,我能做的,就是将自己对故乡的感情、将故乡民风的淳朴故事写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现在,崇明岛有很多人读我的文章,我也希望能用这种方式来传承乡土中国。”(修菁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赵丽宏 故乡 乡土情怀 全国政协委员 政协委员 乡村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