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本网特稿 本网特稿

让科技创新成为供给侧改革“发动机”

科技科协界委员热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这三年

2016年03月08日 22:51 | 作者:王硕 包松娅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8日电(记者 王硕 包松娅) 三年前,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召开期间,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和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前来看望全国政协科技界和科协界委员并参加了首场联组讨论。就是在那次联组讨论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的大背景下,发表了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讲话,令当时整个科技界为之振奋和鼓舞。

如今,距总书记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讲话已过去整三年,委员们回忆着总书记的讲话,盘点着科技领域这三年的迅猛发展,豪情在胸,信心满满。

让基础研究成为科技创新“加速器”

回顾起近年来的科技突破,委员们几乎顺手拈来,国产首架大飞机C919成功总装下线,新一代高速铁路技术世界领先,国产第三代核电站建设取得重要进展,载人航天工程不断推进。

基础研究领域更是如此,不论是从屠呦呦成为我国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还是潘建伟院士团队研究的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输位列2015年国际物理学十大年度突破之首、王贻芳研究员荣获基础物理学突破奖等成果……委员们深深感到,科技创新加速,正在推动新动能不断成长、化蛹成蝶。

“我常常会有一种自豪和使命担当,不少基础研究和重大工程突破的领军人物就在我们政协委员们中间。”李自颖委员说,“创新驱动吹响了科技人员奋发有为的号角。”

“三年过去,我们已经完成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明确了当前和未来较长时期科技改革发展的总体布局。技术水平的基本格局从全面跟踪逐步向领跑、并跑和跟跑三者并存转变。”齐让委员认为,“下一步关键是要抓好政策落实,在继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水平上再下苦工。”

基础研究是国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的关键。委员们纷纷表示,希望加大对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的研究投入,让“好钢用在刀刃”上,尤其能保证坐“冷板凳”搞基础研究的人能够得到稳定支持。

“首要的是优化中央科技财政结构,建立多元化的投入体系,带动全社会基础研究投入。在目前占R&D5%的现状下,中央财政应继续加大对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的研究投入,到2020年基础研究达到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的10%以上。”程津培委员的建议说出了科技人员的共同心声。

“总理政府报告中提到要砍掉科研管理中的‘繁文缛节’,这抓住了目前科研管理的瓶颈和症结。”王涌天委员非常高兴,“希望可以对踏实奉献的科研工作者给予应有的理解、尊敬和礼遇,为他们潜心研究创造条件。”

编辑:薛鑫

关键词:全国两会 科技科协界委员 创新驱动发展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