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本网特稿 本网特稿

让科技创新成为供给侧改革“发动机”

科技科协界委员热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这三年

2016年03月08日 22:51 | 作者:王硕 包松娅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

值得欣慰的是,技术突破同样促进了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和新兴产业的飞速发展。

2015年5月,随着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出台,我国智能制造业迎来了发展的“井喷阶段”。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特别是信息产业、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打下了坚实基础,正逐步进入优化结构的阶段。” 干勇委员对中国制造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过去,科技成果转化是国内科技创新的一块短板,是科研院所和企业两头不愿沾的中间地带,被形象地称为技术转化的“达尔文死海”。近年来,为了补齐短板,以科技成果转化法的颁布实施为代表的一系列政策逐步出台,也让科研人员和企业享受到科技创新带来的种种机遇。

王晶委员对此深有感触。“互联网、移动通信、感知识别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物联网产业创新赢得了重要契机。新大陆集团作为国内物联网的先行者,逐步构建出一个集核心技术与产品、行业应用与商业模式、人才培育和资本投资的‘全价值链’物联网产业发展布局,获得了更大的发展平台。”

魏毅寅委员看到了建设中国工业互联网的重要意义。依托通讯技术、智能制造以及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一个国家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正逐步建立,极大改变了传统的工业运行模式,为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建立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开放平台奠定了基础。

不过,政策的落地不可能一蹴而就。

“相关政策的应运而生,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国家改革的决心和信心”面对诸多政策利好,蔡晓红委员非常高兴。但如何将科技成果转化政策落到实处,“还需要继续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来完善。”

蔡晓红建议,“可设立专项支持关键技术的小试、中试和新技术产品样机示范;建设一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给予稳定支持;简化审批手续,对新成立的科技企业给予减免税收等政策性扶持。”

“一个好的政策真正能够发挥作用,实施细则是很重要。”周伟江委员表示,要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注入强劲科技动力,仍需要强化对“人”的激励、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加强技术交易服务、促进成果信息公开等许多方面实现重大制度突破。

编辑:薛鑫

关键词:全国两会 科技科协界委员 创新驱动发展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