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评论 评论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赢得发展永续动力

2016年03月16日 13:40 | 作者:王丹 | 来源:光明网
分享到: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到社会公平与民心民生。小康不小康,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环境保护,关涉国家发展大局和全面小康大计。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绿色发展,事关中华文明存续和中华民族未来。走向生态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战略高度进行总体布局,融入治国理政新的宏伟蓝图。

近几年来,生态文明建设力度空前,一系列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被密集推出,从绿色生产到绿色消费,从专门的法律到严格的制度,从治污攻艰到密实监督,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不断筑牢。从中央到地方,坚持绿色发展,“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经成为施政共识。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既是民之所望,就理应成为施政所向。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

适应经济新常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需要各级政府把更多精力放在发展质量而非发展数量上。要积极转变生产方式,充分发挥创新驱动的原动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坚持绿色的、有效益的、可持续的发展,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从根本上缓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实践证明,绿色经济才更具承压性,不仅厚植了经济发展优势,拓宽了经济发展空间,还能为经济腾飞提供长久动力。

“我国生态环境矛盾有一个历史积累过程,不是一天变坏的,但不能在我们手里变得越来越坏,共产党人应该有这样的胸怀和意志。”习近平总书记掷地有声的话语,给各级领导干部划出警戒线。唯有立足当下,自我加压,才能让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为民族赢得永续发展的美好未来。

编辑:秦云

01 02

关键词:生态环境 环境保护 习近平 绿色银行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