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观察 观察

两年胜例仅一个!消费公益诉讼的脚步能变轻松吗?

2016年03月28日 17:36 | 作者:王研 周蕊 |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新华社北京3月28日电题:两年胜例仅一个!消费公益诉讼的脚步能变轻松吗?

新华社记者王研、周蕊

霸王条款、预付卡“陷阱”……屡屡发生的侵害消费者权益事件,使得消费者对公益诉讼寄予厚望。但从2014年3月15日新消法实施至今,消费公益诉讼却仅有一个胜例。消费公益诉讼为何如此沉重?

资料图

网络图片

消费者屡屡遭遇“集体被坑”陷阱

记者调查发现,质量不过关、霸王条款、预付卡“陷阱”、灰色操作是导致消费者“集体被坑”的四大主因。

产品质量不过关导致使用风险或者性能问题的事件,往往以商家启动召回程序为终。比如,2014年,陷入“黑点门”事件的尼康,一度坚持只能修理的政策,在上海市消保委多次沟通后才给出召回方案,企业的“犹疑”也招致了1000多名消费者维权。

而在霸王条款导致多名消费者“被坑”的事件中,消费者往往难以进行个体维权。例如,在关于手机漫游费、流量过期清零等争论中,近几年多地消费者的诉讼要么不被受理,要么败诉,在国家层面去年初“喊话”要求电信业提速降费后,巨头们的做法才有所改变。又如,在与铁路部门的纠纷中,个人诉讼也常常败下阵来。据媒体报道,旅客罗某乘高铁出站时发现丢了车票,在手机上有订票信息可确认已买了票的情况下,依然被要求补交票款,罗某上诉至法院后在2015年底被判定一审败诉。

在预付卡“陷阱”中,消费者几乎只能“坐等挨宰”。记者梳理了全国多地近三年来的数十起预付卡违约事件发现,国内预付卡资金规模达到万亿数量级,但由于备案企业仅有少数,“跑路”后消费者能获得赔偿的凤毛麟角。2015年底,昆明多家百加百连锁洗车店在上万消费者存入5000元-2万元办“会员卡”后,未能按约定兑现返还油卡等承诺,甚至关门停业。

而在“灰色操作”的情形中,昆明市一批在4S店买了车却无法落户的消费者,经过一年多的艰难维权,近日总算等来了法院要求向消费者交付合格证的判决。4S店把合格证拿去金融公司融资贷款是当前汽车行业的“潜规则”之一,由于消费者买车拿不到合格证的事件在全国多地同时爆发,中消协在今年“3·15”前点名批评并约谈多家车企。

编辑:王沥慷

01 02

关键词:消费公益诉讼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