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慈善·公益慈善·公益

崔峤:艺术公益让大众放松地接近艺术

2016年04月19日 17:10 | 作者:王凯 王日武 高琳 | 来源:中华慈善新闻网
分享到: 

编者按:为致敬为中国的慈善公益事业做出贡献的爱心人士,探索我国慈善公益事业发展的方向和面临的主要任务,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报道中国慈善公益事业的最新成果、聆听榜样心声,讴歌时代精神,引领慈善公益潮流,中华慈善新闻网特邀请相关嘉宾对如何打造现代慈善公益理念、提升慈善公益事业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力、我国慈善公益事业繁荣发展面临的形势挑战与机遇等话题进行分析解读,畅谈对社会服务创新以及社会大众广泛参与慈善公益事业等方面的思考和认识。

本期,我们采访了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理事长崔峤。

公益的收获是双向的

崔峤——除了是北京人文艺术中心馆长、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理事长,还有很多头衔。她大学毕业之后学了半年德文,去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攻读研究生,一连读了经济管理、艺术史、新闻媒体三个专业。她曾任柏林国际电影节中国选片代表、歌德学院(中国)公共关系部主任与文化项目部主任、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副馆长、宝马基金会中国代表、中国欧盟高峰文化论坛嘉宾、北京国际设计周中国设计挑战赛评委等;曾策划世界电影大师文德斯、阿巴斯中国巡展,及图书《一次》、《北京跑酷》等。


MAIN201604140923000490144738084


2008年,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正式成立,这是国内唯一专注于都市化和当代艺术的基金会。崔峤作为艺术基金会的理事长,通过广泛而有活力的公益项目,构建了当代都市化智库,连接了艺术与多元领域的资源合作。

“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服务的是非常多样化的人群,搭建的是一个跟都市文化相关的文化智库:在国外的是创新型的文化国际交流项目、国内的是艺术服务公益的项目。”崔峤说 。

去年,当代艺术基金会策划组织了“威尼斯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和“亚洲艺术节”;举办了以“艺术公益与艺术资助”为主题的“中国文化艺术基金会峰会”;启动了“中国艺术设计公益联盟:儿童医院公共空间改造”项目,以及针对青少年的国际艺术游学项目……

崔峤认为,艺术不只是走进美术馆、博物馆、专业艺术机构的欣赏,艺术应该是一种贯穿心灵的力量,艺术是对所有人开放的,尤其对都市、对年轻人、对每一个人脆弱的部分,都应该有所帮助。

“有些人觉得公益是帮助弱者,我觉得公益是帮助自己,公益的收获一定是双向的。”崔峤说。

拓宽艺术眼界也是一种公益

今年1月16日,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五道营的北京人文艺术中心正式对外开放。作为馆长的崔峤表示,北京人文艺术中心作为致力于连接人文与艺术的公益性艺术中心,全年将提供120场家庭亲子、思想艺文、智慧城市、多元人群、乐活社区、影像现场、青少项目、社区课堂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此外,中心自行研发了国际国内的艺术教育品牌系列项目:“文化领袖力”国际艺术游学项目、探讨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农耕”项目、立足社区的“创想社区图书馆”、“放学后”跨学科儿童艺术课堂、老年艺术夜校等等。

崔峤说:“公益一个很重要的标准是,让大众放松地接近文化艺术,同时对大众的生活有所启迪。”在崔峤看来,让普通大众拓宽艺术眼界也是一种公益:“北京人文艺术中心致力于与公众一起创造更多的可能性,开放性地展开分享和交流,助力营造当代新型社区生态空间。”

北京人文艺术中心有许多国际交流项目,这些项目并不是简单的把国外的展览拿进来,把国内的展览拿出去,而是以中国自己的文化传承作为出发点,注重国内和国外团队合作策划的过程。

三大主线做公益 让艺术融入生活

为了让艺术更好地融入生活,满足大众日常的艺术需求,也让艺术为民族传统技艺带来生机,当代艺术基金会规划了三大公益项目主线:一是成立“中国艺术设计公益联盟”;二是开展“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发展与保护”活动;三是启动大型公益文化项目“中国人文地图”。

据崔峤介绍,为了让艺术和设计更切实地融入社区和公益,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为社会生活加入人性化的精神元素。当代艺术基金会成立了中国艺术设计公益联盟,加入联盟的艺术家与设计师可以贡献具有社会意义和公益价值的设计。

“我希望通过成立中国艺术设计公益联盟,为公益事业提供可持续发展出口、为公益设计提供社会渠道。”崔峤说。

据了解,通过中国艺术设计公益联盟,当代艺术基金会正在筹划社区儿童艺术中心、青年家庭社区和艺术公益图书馆。同时,对老人医院、儿童医院、教育机构、社区儿童乐园、城市公共空间五大领域进行改造,构建“艺术+环保”的艺术建筑空间。

崔峤说:“艺术不光是做展览,更重要的是要做社区和公共的项目,我们会为附近的老人,会为小孩子,会为家庭准备更多的公益文化艺术项目。”

三大公益项目的第二项即“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发展与保护”。“我希望通过‘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发展与保护’活动,保护、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多样性;结合当代的艺术设计,为民族传统技艺带来生机,并打造市场推广及合作网络。”崔峤说。

2016年,当代艺术基金会将在湖南和云南开展“夏布”计划。据了解,苎麻又称夏布,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衣物布料。但夏布织造手艺却在逐渐消失,并与现代生活方式脱节。针对这样的现状,当代艺术基金会计划,一方面,融合彝族传统草木染(大理巍山)与汉族客家人夏布织造技艺,帮助当地中老年留守妇女提高织造技能。一方面,与独立的设计师和品牌合作,以夏布为材料设计制作有现代气息的时装家居产品,为少数民族创造创业及就业机会。

除此之外,当代艺术基金会还将组织大型公益文化项目“中国人文地图”,通过出版书籍、拍摄人文纪录篇、推广国际合作、举办青年艺术节等方式,对我国二、三线城市人文艺术发展的活力、潜力和现状进行系统梳理和前瞻研究,帮助各地创意文化的传播与国际交流。

“生命的意义在于分享,我愿意将个人资源与公众共享,永远保持活跃旺盛的尝试状态,我甘愿做先锋者、做桥梁、做文化交流的中介和沟通者。”崔峤这样展望着她的公益艺术事业。


编辑:王慧文

关键词:艺术 公益 崔峤 项目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