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高云:永葆艺术创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2016年06月06日 09:13 | 作者:高云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最主要是保持一种新鲜感,而这种新鲜感的保持需要不断深入生活。从大学毕业后,我便很少有时间去写生。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即使在学校,很多学生也不再热衷于现场写生,而是拍成照片回来后,根据照片进行再创作。我始终觉得,现场写生与根据照片再创作,是完全不一样的体验。现场写生,有人与人、人与景的交流,在画笔与纸的摩擦间产生创作灵感,由此可见,写生不仅在画,还在记录,还在心有所感。写生的过程,其实就是感悟生活的过程。

高云

高云

全国政协组织的书画创作调研采风活动,扎根生活、深入基层,深刻体会社会的变化与时代的变革。比如福建土楼,与在小说、照片中所读所见所感是不一样的,当身临其境时,我感觉到人与人之间的融洽相处与相互依存,更感受到,这不仅仅是一座座传统建筑,还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以及中华文化的伟大传承。再如泉州惠安女,以前都只是在画中看过,这次是亲眼目睹。惠安女的服饰一直是书画艺术家所津津乐道的题材,但它不是形式主义的标新立异,而是出于现实生活的需要。头戴斗笠与包巾,是为了遮挡暴晒的骄阳;上身服饰短小空出腰部,下身裤腿宽松,是为了更好地散热;等等。她们的穿戴背后,体现的是一方水土,是一道民族的风情。常言道,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其实,越是民族的越是个性的,越是个性的越是艺术的。文艺工作者离不开创新、创作,更离不开生活所给予的土壤与激情,否则,文艺创作是苍白的。

当你为当地民众画像、落笔创作时,哪怕是他们些微的神情变化,都能感受到他们对生活的态度。书画艺术家的创作最终就是要表现人性,表达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只关注表面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心系百姓,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因此,写生最重要的不在于提高了多少绘画技艺,而在于行遍万里路去亲身感受生活。这次采风,唤醒了我对生活的热爱与激情,使我的创作更有根,更有温度,更有筋骨,更能为百姓所接受。在大力提倡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时代,我们应感恩于这个伟大的时代,要大胆创作,不要故步自封,经常到生活中去,才能发现意想不到的题材与灵感。

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任何一种艺术样式如果不尊重观众,不尊重人民,下场只能是进入博物馆。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有一些创作太过于重视市场,但不能唯市场论,还应永葆一种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古代画家石涛讲过,“笔墨当随时代。”书画艺术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傅抱石又说,“思想变了,笔墨不得不变。”文艺工作者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我觉得,笔墨还应影响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到,文艺工作者要勇于做“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所以书画艺术家应时刻走在时代最前沿,用自己的创作来影响时代。一个时代假如没有名家名作,没有站在时代前沿的艺术“高峰”,从历史上看,实际上就是空白。一部美术史、艺术史,其实就是一部名家名画史,只有艺术“高峰”,才能被载入史册。因此,书画艺术家不仅要为当下的百姓服务,为时代服务,还要对历史负责,创造够得上历史水平的“高峰”作品。艺术高峰的存在,才能彰显这个时代的辉煌。

书画创作最重要的就是讲求“思想精深”,而后才会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三者缺一不可。一部作品缺乏了思想,一位艺术家没有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他创作作品就只剩下了炫技。现在所出现的“文化缺钙”现象,其实就是缺乏思想,缺乏审美主张,缺乏价值取向,这是在我们创作过程中所应避免的。

作为文艺工作者,最根本的还是要落实到文艺创作上来,就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以作品说话,以作品立身,提高思想境界,创作出对得起人民、对得起时代、对得起历史的优秀作品来。

(作者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画学会副会长)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高云 艺术创作 责任感 使命感 书画创作调研采风 全国政协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