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秀·风采秀·风采

黄维若:舞台上的“工匠精神”

2016年06月06日 09:18 | 作者:黄维若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历史题材戏剧在1900年以来的100余年中,获得了极为丰富的发展。我是学史论出身的,天生对历史的东西很感兴趣,近年来创作了不少历史题材舞台剧。6月,话剧《样式雷》再次在国家大剧院上演,这部剧于2015年7月面世,剧本写作用了两年多的时间,这个过程实际上也是对舞台艺术创作思考的过程。

黄维若

黄维若

《样式雷》写的是清朝宫廷建筑总设计师雷氏家族,从康熙到光绪年间,雷氏家族作为清朝内务府营造司样式房掌案,祖祖辈辈七代人,设计建造了所有的宫殿、庙宇、园林等皇家建筑,在他们身上,凝结着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智慧精华,体现着工匠精神的坚定细致。在戏剧舞台上展现这样一个家族,从什么角度切入?

在舞台剧创作实践中,真实反映历史事件也好,采用某个历史题材也好,我总会想:现代人看着这个剧,有什么积极作用。《样式雷》并不是一部历史剧,不是表现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的行业剧,而是一部有深厚历史背景的故事剧,将主人公置于一个艰难的情境之中,表现他们的奋斗与内心演化。

这个艰难的情境便是1873年慈禧太后下令重修圆明园。这一年是清王朝风雨飘摇的时期,太平天国运动刚被镇压下去不久,帝国主义列强肆无忌惮侵略中国,社会经济破产,民生凋敝,此时花重金重修圆明园引起了朝廷的重大争论,而作为具体的建筑专业执行者,样式雷家族面临重大考验。对于雷家第六代雷思起、第七代雷廷昌来说,没有人比他们更希望把圆明园重建,因为这里凝结了他们祖辈的心血和技艺;但是,他们也是老百姓,他们知道战争中老百姓的生存状态,这将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沉重负担,在各种戏剧冲突搓揉下,他们一点一点改变,最终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从技术的角度建议慈禧让此工程下马。

这是一个与中国传统建筑有关的故事,通过匠人的技艺和品格——他们技艺精湛,心中有国有民,我们可以看到工匠精神、中国精神。今天我们国家倡导工匠精神,在我的理解中,工匠精神是技艺上的精益求精,更是匠心匠魂——心里有国家、有民族,才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精湛的技艺,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和价值观的体现。

“三山五园京西道,断壁残垣草青青。触目伤心家国恨,魂牵梦绕赤子情。”《样式雷》一开场,出现的并不是演员,而是评书艺术家连丽如“真实”的说书,给观众讲样式雷的故事,介绍背景。说到精彩之处,灯光一变,可视可见的戏剧形象出现在舞台上开始表演,而在不同场次交接的地方,说书人又再次出现。

这是《样式雷》和一般戏剧不一样的地方,其实是从布莱希特叙事技巧转换过来的一个设计——舞台是一个窗口,我们通过这个窗口看见有人讲述生活。样式雷是一个延续百余年的传统建筑家族,他们有太多事情,在有限的舞台时间空间里说不清楚,而安排一个说书人来说,很多背景故事比较容易交代,并且有起承转合的作用,符合《样式雷》这出戏自身的特点。为什么这样设计?我认为,舞台艺术要讲究技巧。

艺术创作首先要深入生活,这是一个基础———就像人吃饭喝水一样,深入生活是作家创作的前提。对于舞台艺术创作来说,有了扎实生活的基础后,还要注重舞台技巧的研究,简单说,就是如何让这个剧呈现在观众面前时更好看?我们可能有这样的观剧经历,明明是好的题材,现实生活中的典型范例,但展现在舞台上时却变得苍白、呆板,所以,要有更好的技术技巧,才能多方面、多层次反映现实生活所要表达的内容。通过技术上的精益求精,让作品更生动,让观众觉得好看,从而真正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精神,这何尝不是一种“工匠精神”呢?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戏剧学院教授)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黄维若 舞台 工匠精神 《样式雷》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