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全国政协常委刘长铭:小而美是乡村学校的出路

2016年06月08日 08:56 | 作者:陈亚聪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这几年,国家及社会对乡村教育有了很大投入,但这并非是简单给‘钱’就能办好的问题,需要把工作做到人身上。”前段时间,在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联合调研中,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刘长铭

刘长铭

两年前,他曾实地考察一所寄宿制农村学校:80个学生包括学前两年到小学6年级,33名老师外加4名特岗教师,师生比几乎达到1:2,而且老师全部在编、每月工资都在5000元以上。无论是师资配比还是生均成本都与城市很多学校持平甚至超过。可是,走进学校,摆在眼前的却是:阅览室可能几年都没向学生开放过,书全堆在地上、本应供学生阅读的桌子乱七八糟;办公室里,老师的办公桌上除了烟灰缸空空如也,没有一本书。

“有了钱,有了老师,教育质量就能提升了吗?”对于这个问题,刘长铭显然已经有了答案。

乡村教师的培训要有针对性

在很多乡村学校,大家对“特岗教师”都不陌生,大多是一些到贫困一线教学的优秀毕业生。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扎根乡村,问及原因,他们说:与待遇相比,自己更在乎有无适宜的培训和发展空间。

北京四中的老师中也有曾经的特岗教师,平常聊天时,好几个人跟刘长铭表示过自己的遗憾:我觉得挺对不起那些乡村孩子的。当时的自己刚毕业,没有经验,他们成了我职业道路上的“试验品”。不是说不认真、不想教好,而是真的不知道怎么当老师,只能摸着石头过河。“配备特岗教师是提升乡村教育的方式之一,我们不仅要有招聘特岗教师的政策、措施,尤其还要重视这批人的岗前培训,让他们尽快适应教学工作。”

刘长铭表示,如果将这个问题放大了来看:国家对在职教师的培训尤其是乡村教师的培训长期以来都存在缺陷。调研中,他从很多老师口中了解到,很多培训针对性差、内容不落地,大家常常是能逃则逃,到那儿点个卯、签个到就跑。“我也曾参加过教师培训,给别人讲过课。一般的模式就是每个人讲半天,常常忽视底下坐的是谁、什么水平,到哪儿讲的内容都相差不多。”还有一些讲课的校长、老师时常给大家介绍自己学校的经验,本来是件好事,可前提得看看是否符合被培训老师学校的实际情况。同时,现在的校长培训,大多是针对城市学校,如怎样打造“名校长”,对培养职业化、专业化的乡村校长重视不够。“乡村教师继续教育、发展、培训的问题很重要,这是办好乡村教育的战略性问题。”

“要想真正做好乡村教师培训,我们真得深入下去,针对不同学校做认真地调研、研究,了解他们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培训内容,进而真正帮助老师进一步发展。同时,乡村教师、校长的培训目标应与城市有差异。”

村校应追求特色发展

近几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乡村学校不再是大家脑海中的传统印象:近百名学生挤在一个教室里,背着手看着讲台上的老师,眼睛随着他手中棍子的移动而移动。如今,大多乡村学校“有老师缺学生”,师生比逐渐增加。联合调研期间,温县武德镇亢村小学教师原艳芳的介绍再次证明了这一事实。按照学校所覆盖行政村的出生率计算,每年应有24名学生入学,学校有3个教学班,这样算下来,学校大概得有140名学生,可实际上,学生数只有24。学校共有6名老师,师生比达到1:4,远高于一般城市学校。

“这是典型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即几名老师几十个学生,且大多是留守儿童。”平时的考察中,刘长铭也曾走进这样的学校,有的是这样的:一名50多岁的老师守着两名学生,一个月600元工资、一周才能回一趟家。教室里,老师站在讲台上,看着座位上的两个孩子背书。“对于这样一名多年来坚守在村小岗位上的老师,我没有资格对他提出什么要求。可我总在想,我们的乡村教育能否不限制在固有的模式中?只有两名学生,是否可以探索活动式、讲故事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在刘长铭看来,这类学校远比一个班六七十名学生的城市学校有优势,应该追求特色发展,突破把学生限制在教室、课堂的固有思维,探索有地方特色的教学模式、校本课程,如有的老师曾经把课堂搬到大自然中去,搞得生龙活虎。

有朋友曾跟刘长铭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孩子在国外上1年级时,每天回来也不写作业,就是摆弄电脑,然后在一个小本子上记下几笔。有次没忍住,他问孩子在干吗,“老师让我们每人写一本书”。听到这样的答案,大多数家长的反映一样:让1年级的孩子写书,根本就是开玩笑嘛。两个月后,孩子真地带回一本90多页的书,里面用图片、简笔画、单词介绍了关于恐龙的诸多内容。“我们中国孩子做不到吗?肯定不是。”刘长铭表示,因为教育信息化手段,大部分乡村学校已经实现了班班通、村村通,知识已然没有界限。也许1年级孩子的识字量不多,但是他会用自己的方式写一篇1000字的文章,“这完全可以做到,关键老师得打破脑子里的桎梏,依据学校实际情况、当地特色探索自己的特殊模式。”当然,当地教育局的领导也不能单纯用分数、考试成绩来对这些乡村老师进行评估。

“这些年城市化的进程很快,我们需要停下来想想如何发展乡村教育。之前有过撤点并校,这是进程中必经的阶段,但下一阶段发展的重点在于发展而非撤并。”刘长铭呼吁地方教育局领导、教育一线工作者,不妨多考虑考虑怎样打造小而美的乡村学校,这可能是未来乡村教育发展的一条出路。“这些乡村学校的存在,不仅仅是保障乡村孩子上学、保证教育公平的关键,也是保留、传承民族文化的根的重要内容。”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全国政协常委 刘长铭 乡村学校 乡村教师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