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王海波: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迫切需要智慧帮扶

2016年06月13日 09:20 | 作者:李木元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种地增收困难,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这种情况下如何经营农业?这是农业改革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农业专业合作社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现实途径。

王海波

王海波

2013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大力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鼓励农民兴办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类型的专业合作社。之后,我国农业专业合作社雨后春笋般快速生长起来。

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副院长王海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农业专业合作社是中国分散的、个体化的农村经营模式逐步走向企业化经营的初级组织模式,是中国农业现代化必然经历的一个阶段。

为什么要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王海波说,首先,为了解决小生产和大市场之间的矛盾。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农民对于增产增收的进一步需求,客观上要求改革现在分散的、小规模的生产方式,以适应市场化的需求。

其次,为了打造品牌。农民生产粮食或其他农产品不仅仅是为了自家吃,更多的是要投向市场成为商品,来获取经济收入。商品讲究的是品质和品牌以及稳定的市场供应能力,这就需要分工协作,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实行差异化发展、互补化生产,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从而避免无序竞争。

第三,为了规范生产,实现农业生产的标准化。一家一户的分散生产带有很大的随意性、跟风性,成本高、效率低、风险大,对优良品种、先进技术和种植模式及管理方式的需求都远不及组织起来后大,从而影响粮食或其他农产品的质量提高和产值提升。

“鉴于我国的国情,照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那样的大规模农场经营模式不现实,只能走适度规模化和产业化延伸的路子。”王海波表示。

近几年,我国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较快,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地方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多是在炒概念,有名无实,根本不具备解决相应问题的水平和能力。目前,我国的农业专业合作社数量虽比较多,但可正常运行的却较少。有些农业专业合作社并不懂得经营,缺乏品牌意识,低水平重复、同质化竞争比较严重,效益较差。更有甚者,有的合作社一开始就是奔着国家的某种支持去的,而不是发挥组织起来的优势提高农业的效益和竞争力、帮助农民增收致富。这种类型的合作社,国家给的好处多数变相到了少数人手里,多数农民受益很少或不能受益。

王海波认为,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在支持农村发展上简单的“输血”较多,对如何培植“造血”能力则措施不够。二是对农村的智慧投入和帮扶不够,多数农民缺乏市场经济要求的素养,有些农业专业合作社的领头人缺乏相应的组织、经营、领导能力和战略判断力。三是监管不到位,国家惠农政策未能很好地落到实处,多数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资金严重不足,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农业专业合作社如何健康发展?王海波认为最重要的是加强经营管理能力建设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培养,应在广大农民中开展创业能力培训。农村经济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兴盛,最重要的不是钱,而是人才。所以,在给农民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先培养一些有知识、有想法、有担当、堪做领军人的现代化农民,让他们敢于创业,乐于创业,成于创业,从而带动更多的农民致富。

“尤其需要保持惠农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王海波表示,目前我国农业专业合作社规模较小,尚处于探索阶段,需要良种补贴、农资补贴等国家优惠政策的长期稳定支持,这样才能调动农民入社的积极性、才能支持有志带领大伙发展的领头人做事,推动农业专业合作社稳步向前发展。建议加强惠农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在支持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方面态度消极、作风不扎实的机构和人员进行问责。

此外,王海波建议,加强对农业专业合作社问题的巡查。我国农业专业合作社数量大,形式多,质量参差不齐。加强巡查,可深入了解发展情况,妥善处理农民反映的问题,纠正不良倾向,促进农业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

“目前的农业专业合作社,还只是我国农业迈向现代化的一个初级过渡,最终目标是要达到和现代化企业经营相媲美的水平。因此,农业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发展,还要和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等相匹配。在新型城镇化中,不仅要农民进城,而且还要能安家、立业。没有了后顾之忧后,大量的农民才能安心进城,才能加快土地流转,让更高水平的农业产业规模化经营、现代化管理成为可能。”王海波说。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王海波 全国政协委员 农业专业合作社 智慧帮扶 农业改革

更多

更多